节点文献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要令学生热爱阅读,必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无穷乐趣。本文认为,丰逸的想象能力是享受阅读乐趣的关键。阅读教学可以从培养兴趣,吟咏诵读,指导阅读,创新思维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想象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如果没有或缺少想象力,科学将不能发展,文学将失去光彩,人生将变得灰暗;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促进长大成才,想象力伴随着人们走进了信息时代,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引导学生走向想象,才能体会到创造之美。阅读的过程是由眼睛将接收到的文字符号传送到大脑,由大脑去认知、理解、想象、判断、推理,以至于评价、鉴赏。它不仅仅停留在心智活动的范围内,还经常伴随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或扼腕流泪,或会心含笑,或拍案而起,或兴奋不已。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这种种乐趣,很关键的途径是通过想象获取的。阅读就是借助想象力把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刻画的人物、绘制的生活场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过程,不借助丰富的想象根本无法再现作品、深刻地理解作品,自然毫无乐趣可言。因此,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依据文本文字,驰骋想象,在无限的思维空间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想象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出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阅读积累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说获得的信息能够记忆的约占25%,如理解课文内容,有着教师直接用语言描述无法替代的作用。电教手段可以让文章的人、事、景物跃然纸上。以声感、性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头脑中表象的糅合与变换,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情感、诱发想象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网络等电教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形象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黄山奇松》一文的第一小节,我在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了一段优美动听的抒情音乐,让学生听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仿佛已来到了美丽的黄山,读得声情并茂。文章读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急于想说什么。面对学生的表现欲,我适时诱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说:作者在这境界里很想低吟一首小诗,相信你们也有同样的欲望,你们也想写一首赞美奇松的小诗吗?情动而辞发,学生个个奋笔疾书,即兴创作了起来。音乐用它那无形的笔触和看不见的色彩线条,在学生的想象空间勾勒了一组丰富灵活的形象,使学生在听觉中为自己幻化出可任意摆布的视觉形象,扩展了想象空间。
2.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兴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因课制疑,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如:通过《观潮》、《爬天都峰》等课文的赏析,引导学生领略神奇的自然,壮丽的河山;通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等故事的解读,引导学生牢记古今之历史,民族之荣辱……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宝贵素材,在学生感动于文本,沉醉于课堂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得到培养,从而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吟咏诵读,养成良好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语言文字。”由此可知,一个有良好语感的阅读者不但能透过文字去感受作品的表层含意,而且还能从表层含意里体味出作品的内蕴,力透纸背地感悟作品,与作者心灵互通。这种功力的培养恰恰需要充分的想象,需要带着想象的翅膀去吟咏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已是被世人接受并付诸实践的一条学习语文的重要而有效经验。读的方法很多,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领读、跟读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伴随想象的翼翅有节奏有感情地吟咏,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读《月光曲》中的一段: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我要求学生轻合双眼,口吐珠玑的同时想象着幽静深夜,清辉铺泻,想象乐曲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即被月光曲的优美旋律所感染,又为穷兄妹俩酷爱音乐的精神和贝多芬对穷苦人们的同情心所感动。像这样,在想象中吟咏,自然抑扬顿挫,披文得意;在吟咏中想象,当然也满口馨香,神思通畅。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伴随想象活动,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美读”的要领,灵活运用语调的轻重缓急来展现作品,更难得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指导阅读,积累丰富词汇
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想象活动除了直观的形象之外,还要凭借语言进行构思和表达。信手拈来的词汇,随心所欲的表达,可以令想象更具体,生动而丰富。故此,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内文章之余,还要扩大课外阅读量,以阅读拓展视野,充实语言仓库。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可知,语文学习是一个大熔炉,唯有博览群书才能融汇贯通,为我所用。然而,现今社会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书籍,当然也包括网上的网络文学。层出不穷的读物不但混淆了学生的视线,也令他们手足无措。小学生分辨能力低,他们不知道读什么才好,不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和自己需要的。这样就要求语文老师独具慧眼,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和积累。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阅读心理和时间实际,我建议他们多阅读名家抒写的精美散文,阅读深刻、犀利反映社会百态的短篇小说,多读多背唐诗宋词里的名章华句,还要求各人自备一个“积累本”,专门记录搜集到的名人名言,精妙词句。阅读这些“美文”,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学生的语言自然丰富起来,想象力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创新思维,丰富想象
现代教师应树立“人人皆是创造之人”的观念,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来我国讲学时也说:“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取得竞争力的核心。”创新教育的内涵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最佳表征,但有部分人认为它是写作的专利。其实不然,假如在阅读中能运用得当,驰骋丰富合理的想象,更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入,发展创新思维。
每一个阅读者都清楚,阅读中的想象除了再现文本文字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作品中被作者省略掉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生活场景等的推断设想,来考察阅读者对文本理解得是否全面、准确和深刻。某种程度上讲,阅读中的这种想象,是一种带有一定限制的定向性想象,尽管如此,但它还应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想象的世界神奇而变幻,想象的空间广阔而辽远,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人生体验不同,思想境界不同,认识层次不同都会引致想象的结果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根本不必强调学生对同一文字想象出相同的情景,对作品中被省略的故事设想一个相同的情节,对作者隐去的人物命运预测一个相同的结局。相反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比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文章结尾是我带着猎狗走开了。故事到此结束,已经让学生体会到麻雀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我,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特地安排了续编《麻雀》的故事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创作性的表达。我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的同时,又加以点拨,让学生把故事续编得合情合理。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总之,小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和积累材料,富于同情心,蕴含着一定的想象力,但这种能力不一定能充分表现出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诱发,训练和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善于挖掘身边阅读教材中的素材,抓住想象的媒体,抓准想象点,让我们的学生感到兴趣,乐于想象,喜于创新,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 【发布时间】2020/2/13 19:03:27
- 【点击频次】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