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对城乡结合部学困生课堂学习问题行为处理之我见
【摘 要】 在特殊的城乡结合部小学里,许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管理较少;来自学校周边楼盘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乡下一些“小土豪”的子女,这些土豪爸妈们有意识想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就在县城买套房子,让自己的父母照顾孩子上学,这些孩子就在隔代抚养的溺爱中成长。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多数就沦落为班上的“学困生”,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经常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如:学习没兴趣;感觉学习困难重重,产生厌学心理;胆小怕事,课堂上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课堂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经常会搞些小动作……对于学困生的课堂学习问题行为应当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困生适应学校、班级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学困生;课堂学习;问题行为;处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加上近年来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农民工的大量进城,使得县城范围不断扩大,在原来学校的周边一个个楼盘跃然兴起,形成了一个兼具城市和农村特点的生活区—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居住人口的复杂化就形成了教育形式的复杂化,一所所谓的“县直小学”自然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城乡结合部小学。在这样特殊的学校里,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我校在校学生中有2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管理较少。来自附近几个楼盘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乡下一些“小土豪”的子女,这些土豪爸妈们有意识想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就在县城买套房子,让自己的父母照顾孩子上学,这些孩子就在隔代抚养的溺爱中成长。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多数就沦落为班上的“学困生”。目前,我校一个教学班内“学困生”几乎达到了15%左右。这些“学困生”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不难形成一系列的课堂学习问题行为。有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有的孩子感觉学习困难重重,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孩子胆小怕事,课堂上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孩子课堂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经常会搞些小动作……
对于学困生的课堂学习问题行为应当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困生适应学校、班级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困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认真思考问题,努力探索问题,这样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
本学期与低年级的几位数学老师一起聆听了几节低年级的数学教研课,感觉我们教低年级的老师特别厉害,听他们的课感觉就是在观看一台精彩的马戏,因为她们都能把每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从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新知学习—巩固练习等各个环节编成一个完整的动画故事,把枯燥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象,大大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之后,我在尝试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9加几”时,先跟孩子们说“今天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小伙伴(课件出示顽皮的小猴)喜欢吗?小猴今天还带来了一些礼物,想要得到它的礼物呀,小朋友们得先跟它玩两个闯关游戏呢,敢挑战吗?”再依次出示复习题(第一关:分一分;第二关:算一算)。然后说“第三关小猴可是要考考孩子们对苹果的学问哦”(出示例题情景)。接着说“看到孩子们学得这么积极,小猴给大家送上鲜花来了(出示试一试)。最后说“看到孩子们表现超级棒,小猴决定跟大家一起玩积木来了(出示练习)……这样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小猴牵引整节课,不说好学生,就连那些学困生也会感到兴趣盎然,非常认真。
二、教师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一个著名的数学课堂教学理论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包办者,而是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上教师导要有导的效应,启要有启的结果。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在座位上做功课;一般来讲,学生对于自己的作业是严肃认真的,但他们往往准备不足,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也是部分学困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指导应该包括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获得帮助,以及完成作业后干什么、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不能按照指定时间完成时怎么办等,以使学困生得到足够的信息。否则,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表现出急躁、厌学或焦虑。往往我们在布置学生课堂作业时,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但有一部分孩子(多数是学困生)才刚刚开始,这时老师除了安排那些写得快的孩子有事做,让课堂保持安静。更重要的是要安慰那些学困生,防止他们会有急躁、厌学的心理,还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辅导,保证他们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三、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艺术》一书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了:上课,这里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学应该在愉快、和谐、有序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处在平静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因此,教师在把握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动静分明,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例如,我教四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先在黑板上画一棵郁郁葱葱的苹果树,再把剪好的鲜红的苹果用透明胶粘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看到就感到兴奋。然后宣布游戏规则:“当你摘下一只苹果时,它的背面有三个或四个数字,你用这些数字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或四位数,能马上答对的同学就可得到这个苹果。如果答错了,就把苹果放回原处,并罚算一道口算题。”虽然他们不是低年级的学生,但是当我一宣布游戏规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的课堂气氛,学困生不仅学得轻松、愉悦,而且印象深刻,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兴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牢牢记脑中。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预防课堂学困生的问题行为的方法之一。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发挥20%左右。我们作为老师千万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要关怀、理解、尊重和具体帮助。特别是班上的学困生,我们更要给予期待,给予信任,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和集体的爱。从而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不良行为。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留守的学困生邓xx同学(一年级),她每次的检测成绩都是六七十分(班上最低),每次发卷子时,我都能感受到她难过的心理。因此,我不但没有因为她学习成绩差而排斥她,反而不断的鼓励她,每次都会从她的卷子上找出亮点加以表扬。这样她刚才低落的情绪才会逐渐烟消云散,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的学习,也才会保持她的喜好数学之心。久而久之,她的数学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总之,学困生即使在课堂上会有种种问题行为,只要我们老师能正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处理,也会减少这些学困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爱心滋养学困生的心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智慧向学困生传播人类文明的火种,使他们同样能度过每一个快乐的课堂。
- 【发布时间】2020/2/13 19:24:20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