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差生”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作者】 陈绍飞

【机构】 湖北省房县军店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差生”说到底就是习惯上、性格上、学习基础上的问题生,这些问题学生尤其在乡村中小学群体庞大,班级的“差生”数能否得到遏制与转化,直接决定了班风与学风。实际工作中,教师们虽然有转化“差生”的想法与决心,但缺乏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加之对差生成因的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单一,坚持的力度不够,很多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差生”产生的原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家庭教育不当导致
  平时与“差生”的交往、观察、谈话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家长的关系比较对立、紧张,甚至是严重的冲突,而家长对他们也是恨铁不成钢,教育方式和方法单一、粗暴和缺乏有效性,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耐心。当家庭的规范和温暖失去效应和吸引时,“差生”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必然。
  2、“差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兴趣单一、自我中心、敏感等)
  作为“差生”,他们学习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本身又意志力薄弱,脆弱、敏感,遇到困难容易自暴自弃,从而使他们在受到家长的训斥、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后,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对立和逃避,他们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学校和家庭教育,他们渴望理解,但是他们很难找到知音和克服苦难的方法与勇气。他们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对前途缺乏信心,他们多的是失败的体验和负面的情绪,他们通过麻痹、无聊和对立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在碰到学习问题时,逃避是“差生”的主要心态。
  3、不良的人际关系(认同感缺失、班级同学的隔离与歧视)
  “差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际关系很差,不被大多数同学、老师和家长认同。在班级里被同学“隔离”,没有集体认同感和荣誉感,很少有同学和他们来往,他们也从内心反感那些普通学生。当他们认为教师的不公,尤其是班主任,他们就会破坏课堂纪律、睡觉、不交作业、不听从老师的教育等方式应对,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在家里,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表现往往是不满的,他们嫌家长不信任自己,对家长单调的教育或唠叨感到反感和不耐烦,亲子关系紧张。由于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使他们感到压抑,逃避和抵触意识就很强烈,而那些和他们具有共同语言和特点的学生就容易抱成一团,形成一个“差生”的群体,相互影响,就更难教育。
  4、教师对他们的放弃与过度批评
  作为教师,客观来说,最头疼的也就是这些不听话的“差生”,教育他们需要耐心、精力和时间,如果方法不当效果不一定明显,加上每个“差生”的特点不同,对教育“差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是放弃或批评指责。教师一旦对“差生”放弃或缺乏教育的信心,也一旦被“差生”感觉到,“差生”也就自暴自弃了。所以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和对“差生”的放弃也是导致“差生”情况不见好转的重要原因。
  5、不良环境的影响
  青春期的青少年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差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没有成就感时,他们的主要精力和兴趣就会被哪些刺激的事物吸引过去,比如网络、游戏、抽烟、喝酒和惹是生非。当他所处的环境这些东西唾手可得时,环境就成为他们走向极端的催化剂,加上“差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控制力差,自我封闭,要扭转他们就十分的艰难,离家出走、网络依赖就是具体的表现。
  6、缺乏支持与鼓励系统
  其实“差生”不是生来就是“差生”,他们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个体在一个生存环境中有他的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教师、爱好等,一旦失去这些或被打破,个体就容易导致对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不适应,心理的寄托就失去了平衡。当个体在一个主体环境中没有了生活的信心与欲望,那他只能以一种本能的、消极的方式去应对。
  那么,如何对差生进行教育与转化呢?
  1、重新建立他们的生活、学习支持系统。
  作为“差生”学习、生活的学校和家庭,应该接纳和引导他们,而不是抛弃和歧视他们,要尽可能地信任他们,而不是嘲讽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和愿望改变自身面临的问题。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寻找解决的办法。班级里也应该发挥团员和班干部的作用,建立专门的互助小组,帮助“差生”一起成长。条件允许,可以对“差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发挥他们的潜力和自信心。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学校和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给差生提供展示特长与爱好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差生”找到了对团体和学校的归宿感、认同感之后,他的新的支持系统的建立就有了心理基础。
  2、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平等地看待他们。
  心灵的沟通是拉近人际关系的核心。作为“差生”他们在寻求支持的同时,也希望与他人平等地沟通,表达他们真实的愿望,他们也希望在真诚沟通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地成长指导。教师、家长在他们有问题时,要平心静气地和他们谈心,将他们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好的家庭和班级氛围,也会使“差生”感到温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3、对“差生”进行有针对性辅导、教育和训练。
  “差生”体现在学习成绩、品德、心理和个性等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迷恋游戏、逃学旷课、惹是生非、违犯课堂纪律等。如果能够帮助他们认识不足、找到克服缺点的方法,如学习方法的改进、有效的心理训练和不良习惯的克服等,用积极的成就体验取代负面的情绪感受,那他就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分层、帮助与关注。
  课堂教学要关注“差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既要重视他们,又要区别对待。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要求。
  总之,“差生”是教育体制不当、负面环境影响、个性特点不良以及家庭教育缺乏或单一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正视他们、走进他们和接纳他们,他们的发展和转化才成为可能,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
  • 【发布时间】2019/4/8 10:34:11
  • 【点击频次】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