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目标细化管理,促优习惯养成

 

【作者】 李赐宗 李丽萍

【机构】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南隅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记得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学校这个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何等之大。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做到的,我们必须以切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制定系统性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设计具体的细化目标,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现就本人参与本校学生目标细化管理模式探索课题研究的肤浅认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途径进行解析。
  一、制定细化目标,明确行为要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而我校的《学生手册》则从小处入手,把行为习惯目标具体细化,明确规定每一个月的细化目标,对学生的行为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比如这个月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下个学月要求学生再做什么、怎么做等,将要求明确到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的每个细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按这一要求去做。这样,真正达到了做有标准、学有样子、行有章程,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每一周对班级行为习惯遵守情况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按A、B、C三个等次纳入班主任月考核。对模范遵守“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校《学生手册》的班级和同学在学校宣传栏公示,没达到要求的班级和学生实施“动态式”清单管理,跟踪记录,根据习惯养成的变动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在这种管理考核之下,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养成勤学、守纪的好习惯。
  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自我约束、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这就靠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人人参与管理,让每个学生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把班级的各项事务细化到每一个人,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无盲点管理。低年级由于孩子年龄小,这些制度的制定是由老师代劳,中高年级则是老师和孩子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一起讨论制定自己的班级制度,比如:《卫生目标细化制度》、《纪律目标细化制度》、《学生操行评比制度》、《学生思想道德考评制度》、《优秀学生评选办法》等。学生在愉悦中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提高了学习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些制度边执行边与孩子们商讨并修订。孩子们在执行自己制定的制度中造就了一些良好习惯。另外班委会每周对照班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星期一的周会课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改正不足,逐步从细微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指导学生“自我反省”,实现行为矫正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常常会因缺少恒心,出现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要求学生每天要进行自我反思。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进行讨论,指出本班同学中哪些行为是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哪些行为影响了学习,哪些行为有助于学习,并与自己进行对比,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加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新学期开始,孩子们过了一个假期,对班级制度有所遗忘,乱扔垃圾,楼道内追逐打闹,随地吐痰,往楼下扔脏东西等现象变多,导致有的班级纪律不好,经常被值周人员扣分。为此学校牵头下发通知,让班主任们利用班会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展开辩论,共同讨论解决办法。通过自省,让学生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从而形成了好的习惯。
  四、家校配合,创造良好习惯的养成环境
  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独立、自立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只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让他们做,到了学校也是不做卫生,对班级事务不闻不问,桌上乱七八糟视为正常。对此,学校让各班采取开家长会、找家长谈心、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平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还要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通过学校少先大队委组织一些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义务植树、专题教育、模拟法庭、爱心捐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时做起,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成为符合二十一世纪要求的“四有”新人。
  • 【发布时间】2019/5/19 19:46:52
  • 【点击频次】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