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自主性

 

【作者】 菖一芳

【机构】 广西北流市北流镇新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以来,自主学习得到了普遍关注。但是,反观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强,特别是学生的独立分析、探索、质疑、创造能力不强。本文针对现实的问题,从“抓住智慧火花”、“教师‘难得糊涂’”、“创设问题情境”和“放飞学生想象”四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自主性。 
  【关键词】 自主性;独立分析;自主探究;善于质疑;大胆创造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如何增强学生自主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智慧火花,引导学生独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1]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独立分析。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好办法认识“聪明”的“聪”时,一个学生说:“‘聪’字有十五画。”另一个学生说:“‘耳’加‘总’等于‘聪’。”教师适时点拨:“每个人都有四件宝。如果学会运用这四件宝,人就会聪明起来。这四件宝是什么呢?”有的说:“‘聪’左边有个‘耳’字是耳朵。”有的说:“‘聪’右上角的‘倒八字’很像眼睛。”有的说:“‘聪’右边有个口字,是嘴巴。”还有的说:“‘聪’字右下角有个‘心’字,代表脑子。”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四件宝合起来就是‘聪’,‘聪’字后面加个‘明’字,你想到了什么?”一个聪明的学生大胆地说:“这四件宝要日日用,月月用。”教师及时小结:“这四件宝日日用,月月用。天长日久,你就会聪明起来。”一年级的小朋友想出了记住“聪”字的办法,是与众不同的认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师“难得糊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著名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彭钢老师指出: “只有在尊重、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聪明才智。”[2]笔者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讲究艺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时,笔者试着“糊涂”一回,真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效果。在初读课文后,教师故作糊涂地问:“为什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有的小朋友说:“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有的小朋友说:“冬瓜大,茄子小!”还有的小朋友说:“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显然,小朋友未能按顺序回答,内容也不够全面。教师适时引导:“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小燕子去了菜园几次,每次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很快找到了答案,自信而响亮地回答:“第一次,小燕子发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小燕子发现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第三次,小燕子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老师点头称赞,边指着板书边说:“你们的观察真仔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那只可爱的小燕子,你想怎样读读这几句话?”……看来,教师“糊涂”,让学生敢于挑战;教师“糊涂”,让学生勇于探究;教师“糊涂”,让学生独立自主。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善于质疑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3]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质疑。可以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也可以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还可以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例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一步步设下悬念,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让学生提问题,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英勇跳崖”这段时,笔者引导学生质疑:“五壮士既然已经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呢?”显然,学生对五壮士的做法不太理解,在他们心里产生了矛盾。针对这一疑问,笔者不做回答,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战士们完成任务后的处境如何?在这个处境中,战士们是怎么做的?”通过启发思维,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有疑、释疑中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放飞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选择教材中故事性强、情节有趣的课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编剧本,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引导学生想象情节上的空白、情节的走向等进行表演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片段,小组合作,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形象、最具创意等。本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写,学生得自主读课文;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创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除了表演,辩论也是不错的方法。“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采用“辩论”的方法,很有效果。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然后介绍辩论规则: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大胆想象,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各自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讲故事……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彭钢.教育的理解与尊重.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讲座(课件)2013年
  [3]柯钧.人生哲理枕边书.九州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9/6/30 13:06:09
  • 【点击频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