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启蒙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小学生审美观念。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升,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针对性措施,希望对当下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教学大纲;音乐教学;基本技能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记忆力发展是迅速的、协调的、开放的、可塑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思维、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发展的好时机。并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已经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也是创造思维、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但是,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在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尊重和运用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而想象力也是产生创造力的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创造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到提高小学音乐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希望对广大同行给予帮助。
一、创设情境,美化课堂
一堂课要上得让学生热爱并感兴趣,教师就要像变魔术一样,创造一种吸引力,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与才智,从中获得认知的成功和喜悦。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情感的触发,一般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其实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在这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抒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美好的情境,很容易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情绪想象,使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体现了音乐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二、有效性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低段学生应该多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段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式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1、成功的一半在于良好的开端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不就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功性和积极性,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以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2、巧妙的衔接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直观的让学生在兴趣中深化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3、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作为一个好老师他能够用自己特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上课时,除了要有洪亮的声音以外,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采取较通俗的、充满关爱的语言,让学生更多的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从而愿意与老师相处,形成对老师的信任,这样他们也就会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每当在课堂中涉及到一些课外的小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加倍地集中。
4、精彩的结束
一台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得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也可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等等。
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闹非凡,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或听故事那样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三、提高有效教学的趣味性
任何新鲜事物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而有趣的游戏则能调动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本性是爱玩好动,对单调的音乐知识,他们就会觉得呆板、遥远而疲于接受,那么,通过简单的故事和有趣的情节融音乐与知识于一体的游戏不但能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气氛,又会使孩子们觉得音乐并不陌生,他就在自己的身边。
通过游戏动物音乐会孩子们都能高兴的分辨和记写,哪段音乐是哪只动物歌声。这个既新鲜又简单的方法,改变了原来枯燥的听音记谱,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那种抽象、条文式的灌输,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记忆。那么就要采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孩子们听到这些维妙维肖的介绍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反而觉得个个音符都是既古怪又可爱的音乐形象,愿意和它们交好朋友。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兴趣孩子们才渴望获得知识。通过音乐游戏不但诱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他们在趣味中提高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的高兴和满足。
四、在因材施教的有效学习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学生个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教学的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性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天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张全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3]汪子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病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关键词】 教学大纲;音乐教学;基本技能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记忆力发展是迅速的、协调的、开放的、可塑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思维、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发展的好时机。并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已经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也是创造思维、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但是,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在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尊重和运用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而想象力也是产生创造力的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创造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到提高小学音乐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希望对广大同行给予帮助。
一、创设情境,美化课堂
一堂课要上得让学生热爱并感兴趣,教师就要像变魔术一样,创造一种吸引力,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与才智,从中获得认知的成功和喜悦。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情感的触发,一般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其实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在这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抒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美好的情境,很容易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情绪想象,使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体现了音乐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二、有效性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低段学生应该多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段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式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1、成功的一半在于良好的开端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不就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功性和积极性,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以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2、巧妙的衔接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直观的让学生在兴趣中深化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3、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作为一个好老师他能够用自己特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上课时,除了要有洪亮的声音以外,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采取较通俗的、充满关爱的语言,让学生更多的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从而愿意与老师相处,形成对老师的信任,这样他们也就会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每当在课堂中涉及到一些课外的小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加倍地集中。
4、精彩的结束
一台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得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也可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等等。
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闹非凡,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或听故事那样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三、提高有效教学的趣味性
任何新鲜事物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而有趣的游戏则能调动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本性是爱玩好动,对单调的音乐知识,他们就会觉得呆板、遥远而疲于接受,那么,通过简单的故事和有趣的情节融音乐与知识于一体的游戏不但能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气氛,又会使孩子们觉得音乐并不陌生,他就在自己的身边。
通过游戏动物音乐会孩子们都能高兴的分辨和记写,哪段音乐是哪只动物歌声。这个既新鲜又简单的方法,改变了原来枯燥的听音记谱,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那种抽象、条文式的灌输,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记忆。那么就要采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孩子们听到这些维妙维肖的介绍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反而觉得个个音符都是既古怪又可爱的音乐形象,愿意和它们交好朋友。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兴趣孩子们才渴望获得知识。通过音乐游戏不但诱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他们在趣味中提高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的高兴和满足。
四、在因材施教的有效学习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学生个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教学的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性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天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张全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3]汪子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病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 【发布时间】2021/1/6 12:04:42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