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劳动教育课程与德育育人功能的渗透性研究

 

【作者】 王鑫鑫 朱爱玲

【机构】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十字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劳动教育是最好的德育。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小学实施德育的载体,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德育育人功能的隐性课程,通过潜移默化、人文化成的方式对德育进行渗透,塑造学生的品格。昌邑市奎聚街道十字路小学自主开发的“劳谦君子”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持家有道”“快乐节气”“大国工匠”“角色体验”“社会公益”五部分课程内容,以劳树德,以培养“劳谦君子”为总目标。“劳君子”即通过劳动实践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树立正确劳动观和世界观;“谦君子”即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关键词】 劳动教育课程;德育;劳谦君子

  一、明确目标导向,劳动教育深扎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这为德育的育人手段以及育人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学校将“田园教育,做大写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与劳动课程设计进行整合,使劳育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将校本课程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内容和目标进行了重组,形成适合“劳谦君子”成长的劳育课程;学校搭建家校社人力、物力资源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以目标为靶向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方式,促进劳动课程开展。
  二、丰富课程内涵,育人内容更有价值
  陶行知先生写道:“劳谦君子万民服”。我校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以培养“劳谦君子”为我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劳”即指通过学生体验式的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劳动素养,“谦”即指通过传承劳动文化经典的传统文化课及节气活动培养品格情操。
  “劳”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维度,以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板块为空间维度,家务清单、实验田种植、环保卫士、职业体验和基地研学为内容维度,对学校劳动课程进行序列化的整合。“谦”通过以节气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展专项认知活动,务实学生劳动文化内涵。1-6年级每学期开设1-3个节气主题活动,如识天气、看月相、认物候、晓谚语、诵古诗、懂民俗等,丰富学生节气知识,感受劳动之美,传承劳动精神。
  (一)特色课程,为立德树人指明方向
  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持家有道”课程,通过家务劳动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认同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快乐节气”课程以学校特色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主线,通过了解节气文化,更好地了解劳动的魅力,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角色扮演”课程通过培训岗位技能和设置岗位体验两个步骤,适时、适量、适度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促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激发服务社会的公民责任心,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精神。“大国工匠”课程通过参观、学习、实操等方式体验现代工艺、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制作过程,感受不平凡劳动者的默默坚守、孜孜以求,体会在平凡的路上,追求职业技能和文化传承的决心和毅力,磨炼毅力、锤炼品格,做一个有“大国工匠”精神和品质的人。“社会公益”课程通过组织开展公益活动,让学生体验在劳动过程中助人为乐的快乐,建立关注公益的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长为世界公民。
  (二)五育并举,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以劳树德:立德树人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而培养学生的德行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2.以劳增智:通过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一种习惯。
  3.以劳强体: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家校合作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4.以劳育美: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认识力,与美育有机融合。
  5.以劳创新: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三、拓宽实施路径,育人效果更扎实
  (一)搭建家校社三方共育平台,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一是校长带头全员参与,建立以校长为直接负责人的管理机制,成立劳动课程教研组,建立学科共同体,定期召开研讨会,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普及和推广。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开设“草根讲堂”,借助校委会成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家长会做好各年级学生家务劳动的问卷调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家务清单”,让家长成为学生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监督人。三是开设“专家讲堂”,聘请社会劳动教育专家任学校兼职劳动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二)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资源,打造学生专属实践及研学基地。
  校内打造不同几何图形的“彩虹农庄”,以班级为单位,认领责任田,种植时令蔬菜、农作物等;设置多种体验岗位,“劳动督察员”、“农场小主人”、“城市美容师”、“环卫小能手”、“图书管理员”,通过劳动体验,培养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识和尊重。校外打造研学实践基地,参观体验类包括渤海长廊、宋庄绿博园,动手实践类包括南鄑亭园艺实践基地、根雕实践园、宫家粽子园等,通过研学提高劳动能力,传承劳动文化经典。
  (三)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方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制定完善多维学生评价制度,将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区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全过程的综合评价制度。一是加强家校共育的联动式评价。在劳动教育校内发展的影响下,在家长的帮助下,监督完成“持家有道”课程的内容,家长参与劳动教育过程,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填写简单的反馈单。二是及时反馈实践效果的目标评价。根据实践的不同目标制定的不同要求,目标具体、可操作的具体实践,形成六个等级的争章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能力层级发展。三是评估阶段学习效果的过程评价。针对各年段学生学习效果展开评估,根据劳动果实、劳动基地状态、课程活动参与率、学生的课程情感体验等,并进行阶段性的表彰奖励。将学生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成果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结语
  在“劳谦君子”系列劳动课程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以“物型环境构建”(化万物以育人,建设学校劳动实践特色资源,通过校园环境建设达到育人目的)、“文化品格锤炼”(培养自理自立、生命健康、团队精神、责任担当的未来公民)、“课程实施方式”为抓手,走一条符合学校发展和现代育人理念的全新发展之路,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整体推进、特色发展、实效推广的实施方式。
  • 【发布时间】2020/4/21 18:39:03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