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特殊单元教与学

 

【作者】 谭 莹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为让学生获得必要的习作能力,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地安排习作训练外,专门编写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单元:习作单元。它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序列,在三至六年级每册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共计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等,以突破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力图使学阅读与学表达均衡发展。这种编排加大了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习作单元内部编写体例上又呈现共同点,均包括六个部分:导语、精读课文(两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两篇)、习作。那么,如何用好教材、落实习作单元的课程价值,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按照教材编排的逻辑思路,统筹规划单元教学,进行整组教学。
  一、读懂单元关系网,关键能力一以贯之
  1.“导语”“习作”先行看,关键能力明心间。
  教材“导语”部分主要明示本单元语文要素、习作要求。“习作”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实践,最终达成本单元的目标,培养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习作能力。“导语”与“习作”,一头一尾,两相呼应,明确了教学重点起点与终点的一致性,即本单元的关键能力。
  比如,三上习作单元“导语”明示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仿照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并提出习作分享交流的要求:观察时要细致些;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等。显然,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仔细观察”的好处,最终写成一篇单元习作,达成单元目标,这就是本单元要一以贯之的关键能力。
  2.栏目板块环绕中心,关键能力一以贯之。
  习作单元的另外四个栏目板块:精读课文(两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两篇),各部分的功能定位明确,围绕“导语”“习作”明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相互勾连,层递展开,教学环环相扣。
  “精读课文”选择能充分体现本单元关键能力的典型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是承接“精读课文”而来,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帮学生归纳梳理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又与“交流平台”紧密相连,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初步实践、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是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仿写的习作范例。这几个部分全部指向“单元习作”,即综合运用习作方法,完成一篇习作,习作单元的全部内容都以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
  比如,四上“把事情写清楚”单元,两篇“精读课文”,《麻雀》一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十分清楚,叙述生动。《爬天都峰》一文按爬山的过程一步步叙述,读来明白通畅。两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交流平台”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教学给出了四种方法:一是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二是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三是要按一定顺序写;四是《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初试身手”安排了看图写话、写做家务过程两项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借助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怎样把事情写清楚。最后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让学生按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水到渠成。
  可见,“关键能力”渗透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各个过程。备课时我们应首先通读整个单元内容,理解各部分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在确立单元整体目标之后,继而设定各个部分的目标,以确保各部分都围绕单元总目标展开,而不是在整个单元教学的最后才开始。
  二、“精读课文”悟写法,“交流平台”相勾连
  “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本单元课文与其他单元的课文在功能定位上有所不同,其他单元的课文主要指向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阅读方法,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习作单元”的课文,则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主要功能是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交流平台”针对两篇“精读课文”,以对话的形式,总结归纳出本单元集中体现的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教学中这两个栏目常常相勾连学习。
  工作室赵秋红老师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精读课文《麻雀》一课,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认真解读“这一篇”文本表达特点、习作方法,最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感悟作者是怎样把“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并借鉴运用。主要环节有:
  一、了解按顺序写清楚故事发展
  出示几幅图画,让学生按文章内容排序。
  小结:写清楚一件事,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的同时,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按照“猎狗发现、想吃小麻雀,小麻雀无可奈何→老麻雀救小麻雀→猎狗被带走,小麻雀得救”的顺序写的,才能使读者看的明白。
  二、了解如何把重要内容写清楚
  (一)聚焦场景,感知习作方法
  1.你觉得这几幅画面中哪个场景最惊心动魄?
  2.作者又是怎样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说说你的看法。
  小结:同样是按照发展顺序来写的,同时抓住老麻雀、猎狗的动作、神态来写的,从它们各自的神态、动作、声音的变化来写清楚猎狗的攻击与退缩过程的。
  (二)聚焦角色,感知习作方法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是写老麻雀的?
  2.从上面的语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结: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舍身忘己,是通过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细致地写下来的。
  三、初试身手,评说习作方法
  1.出示课外语段,评一评,这段文字写清楚到码头接客人这件事了吗?
  2.播放鸭子过马路视频,试着把看到的事情说清楚。
  总结习作方法:要想写清楚一件事,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出来,你的文章就清晰生动了。
  四、“初试身手”“交流平台”孪生教学
  “初试身手”与“交流平台”紧密相连,联系学生生活,以说写结合、言语转换等方式,将阶段的阅读成果向写作迁移,进行片段性的写作尝试。
  工作室杨玲老师教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时,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读课文”关联起来教学,自然流畅。大体有两个环节:
  其一、“初试身手”聚焦观察,习得观察方法。1.出示2019“野生动物摄影大赛”金奖照片(狐狸追咬土拨鼠,狐狸尖利的牙齿和土拨鼠恐惧的表情)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这幅55年来首次获得“野生动物金奖”的作品是靠什么捕捉到的?2.出示齐白石对虾图。启发思考:齐白石老先生画虾数年,画得很逼真,但始终活不起来。后来他想了个办法,从此,画得虾就像活了的一样。你们猜猜?齐老先生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交流:齐白石老人把栓着的虾放开观察,细致观察就能从其中找到事物的奥秘。
  其二、“初试身手”写观察,习得写法。1.播放视频《野猫捉鸟》,同桌观察后互相交流。一人执笔写,将细致观察到的写一写,师巡改。2.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引路,引导学生总结;动静之美分步写,细致观察写准确。3.再次观看视频,补充修改观察所得。师评改、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以上两个环节将“初试身手”“交流平台”两个栏目有机融合。第一个“初试身手”环节是通过具体活动体会“交流平台”,主要感受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第二个“初试身手”环节是对“交流平台”中总结的方法的具体实践写作运用。两个栏目如同孪生,互为表里,感受与运用相得益彰。
  五、“习作例文”再模仿再创造
  “习作例文”选取两篇不同表达风格的例文,借助批注的方式,让写作知识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它在具体言语实践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两篇文章与学生言语水平非常接近,也是供学生模仿的最好范文。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年龄、思想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习作。同时,习作例文主要是用来帮学生解决问题的,不能当作略读课文来教,不必对例文的字词、内容、思想感情提出过多学习要求。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的整体性设计上,既可以将例文使用在指导阶段,借助例文有针对性地指导;也可以使用在习作讲评阶段,利用例文解决学生习作中的问题。
  下面是名师工作室冯俊慧老师借助四上习作例文《小木船》开展讲评习作片段。
  一、出示《小木船》第3段文字,看看这段话是怎样将我和陈明因为小木船友谊破裂的过程写清楚的。
  1.学生交流:有人物对话;一连串的动词;
  2.教师随机出示已圈出本段落动词的幻灯片。
  生:这些动词有画面感,事情在眼前发生一样。
  3.教师出示标色后的本段文字:写“我”的句子为红色,写“他”(陈明)的句子为黑色。
  师:看看不同颜色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两人有联系;先写“我”再写“他”。
  师:这叫“一来一往交替写”
  4.读人物语言对话,引导“层层推”。
  “写清楚”应该先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破裂是怎么写清楚的?看语言表达的情感、内容变化:不料我一失手摔坏,他急了,哭,生气,推我,我踩碎了,他更生气,把我的也踩坏。我也气,友谊破裂。按事情发展顺序层层推进过程写。
  5.小结:①动作、语言层层推;②人物一来一往交替写
  二、学生选用方法,修改习作
  1、请你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努力把过程写清楚。
  2、小组评议,学生修改习作。
  3、展示一名同学的修改。大家点评,学生给出评价标准。
  老师引导学生从习作例文《小木船》中借鉴模仿的习作方法:抓住人物对话、动作,随着事件的发展层层推进变化;抓住矛盾双方人物,一来一往交替写事情经过。
  五、修改修改再修改,“单元习作”著新篇。
  “习作单元”的“习作”较之其他单元的同类习作,教材呈现的是一个体现写作全程的综合性教学过程。教材的字里行间清晰地透显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指导思想。仍以四年级上册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为例,教材开头提出了习作任务“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紧接着列出八个题目供学生参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取材”空间,“立意”也自在题目中,如“趣事”“烦心事”“温暖”等。紧接着的是“构思”: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并给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便能按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最后还有一个“加工”训练:教材对习作修改提出要求,要把习作读给同学听,根据同学建议修改。
  此时,经过一周左右的阅读感受提炼习作方法,初试身手、借鉴模仿,学生的习作大体有了雏形,如果说这些是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的“小循环”,那么到“单元习作”这个收官的环节时,即是本单元的“大循环”,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修改修改再修改了,集真实、独特、创造于一身的习作也即将出炉,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写作知识有更多操控权利,如何使用、使用程度、呈现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内容自行决定,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比如,结合本单元可以让学生反思:(一)哪一个题目更吸引你?1.本单元中有四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2. 如果你给这几篇文章拟题,你的题目是什么?3.单元“习作”中八个题目你最喜欢哪一个?4.你想写什么事?题目是什么?将这个新题目告诉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也喜欢现在的新题目。(二)哪一种叙事顺序更清楚?1.列出单元四篇文章脉络。2.想想自己要写的事的顺序。(三)重要部分写清楚更适合用哪种方法?1.列出单元四篇文章所用方法。2.想想自己文章适合用哪些。
  精河县第一小学朱斌双老师在上本单元习作修改课时,作为整个单元教学的尾声,教师紧扣“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这一关键能力,再一次调动整个单元资源,引领学生综合运用适切的习作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主要做法是:设三台阶提升习作。第一个台阶,整篇文章文脉“写清楚”。借对精读课文整体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件事,有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如要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要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等。第二个台阶,文章重要部分“写清楚”。首先,借助本单元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习作例文《小木船》的片段,知道要想把一件事写清楚,就要写清楚事情的重要内容。重要内容依然要按顺序写,如《小木船》的片段“一来一往交替写”,还可以调动“五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还可以对主要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第三个台阶,围绕中心思想“写清楚”。写作是创造性活动,是个性化的,是唯一的,老师引导学生始终关注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如,这样改符合你想表达的主旨吗?是否更贴切地表达了你的真实感受?避免了各种习作方法堆砌、纯技术修改、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等问题。另外,本课还采用师生共改一篇习作策略。整节课始终围绕一位学生习作进行讨论交流,由想一想别人的习作优点与不足,到改一改自己的习作,几个环节均如此循环。这样做的好处,共改的文章越来越精致,而不是同时改好几篇学生的文章,学生因内容多乱了思路,不易看清本单元关键能力的逐步提升。
  综上,习作单元所有的着力点、落脚点都在大作文上,步步推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围绕单元核心目标分步实施,一课一得,就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一个单元自成一个系统,小学这八个习作特殊单元,这八个习作关键能力,是整个小学段最重要最基础的习作能力,将它们拎起来,就拎起了整个小学。
  • 【发布时间】2020/5/9 8:55:13
  • 【点击频次】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