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 王建民 姜树静

【机构】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案—层组讨论式教学模式

  【摘 要】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完成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学案——层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集老师们的集体智慧创作而成,这一模式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及基本线索;学习过程及方法;学习效果检查与反馈。第二部分是学生的分组分层原则与过程,集中体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实际运用,本文核心,主要讲述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与具体的方法;第四部分介绍它的开放包容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案;分层;分组;创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时代的发展需要新人,去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如何适应当今历史发展的新要求?如何完成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如何培养新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人文精神,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案——层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的。
  一、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是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循序渐进、分层过渡的原则完成的,它集中了老师们的集体智慧和经验,我提出“学案-一组层讨论式”教学模式一起与同仁们研究探讨。
  所谓的循序渐进指在学生的接受过程中,应当是吸取知识——消化吸收——形成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所谓的分层过渡是指知识本身要分为高度概括——适度概括——主要内容一系统知识这样一个体系。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依据不同情况有选择的学习。教学中学案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历史学科新教材是以板块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中国古代史上册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由内容相关的几课组合而成,每一课中都分别由三个或四个板块组成,这有利于对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整理,而学案的系统性就是利用了新教材这种结构形式。从总体到部分,从简单概括到详细归纳,层层递进。环坏相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宏观的认识,又有微观的分析,而且通过该体系还能把握自已掌握的层次。
  你能看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吗?
  你能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吗?试着描述出。
  你能设计几个问题与本课内容联系吗?
  我能,所以我快乐:
  1,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异同。
  2.试述本课主要内容。
  3.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产生活,可绘可说可写。
  我创造,所以我自豪:
  设计一个题目,联系两个以上的知识点。
  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根据每一节的知识结构和要求,设计自学过程,经过不断的训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并且能把系统知识进行大的分类。如:按知识系统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按知识要素分为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从而总结出自己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知识要点并做标记,训练自己把握课本的程度,对学案中现有的疑点进行初步的讨论,集小组之力探寻答案,独立的完成学案设计的题目训练。尝试成功的快乐,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当一会老师,出一次题;当一次侦探,查破一个疑难点。如:学生们不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句话。通过对学案疑难点的解答,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的行动去体味劳动的涵义,有劳动就有收获,这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
  探究反馈:在“学案”的一侧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探究反馈的记录,主要是起个桥梁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的疑点和难点。提高传授知识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还可以借此启发学生思维,传授掌握问题的技巧,如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有利于掌程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案解决疑难,获取解决的方法,把握知识的层次和进度,做到知己,还可以记录老师讲课的思路、方法等,做到知彼。
  探究反过程,紧紧的把师生连在一起,增强了双方的透明度,增加了双方的亲和力,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境界。
  二、学生分组,组内分层
  分层组的指导思想:根据现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时刻注意把竞争与合作引入课堂教学,又要注意学生的求新,求异思锥潜能的开发,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充分发挥对抗式小组的优越性。分层组教学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基本理念,采用分组分层教学的方法促使每个个体都能按其特有的方式发展。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教师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结合点,依据学案,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组分层学的构想来源于当代多种先进教学思想的融合,包括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分组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而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出了较为有效的方法性指导,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既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的前面,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分组分层的具体形式:根据班级人员的多少,以6一8人为一小组,形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小组人员根据学习能力均衡实力,学生的层次一般可定为三层或四层。并且,学生分层是教师的内部行为,采取教师“内在尺度法”,对学生只实行“暗号暗层”,即同一层的学生拥有同一个号码,却不公开他们所处的号码层次。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注意是偶数小组,这样,使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对抗式整体。组与组之间的对执是不固定的,轮换进行。如果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优、弱势小组明显出现,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均衡其实力对比,以激励学生向要高层次发展,小组中没有裁判,都是参与者,都可以回答有关对方提出的问题,人人参与,机会均等,以每人得分的多少计入总分。对一个得一分,错一个失一分、不能完全答出的得0分,小组之间相互计分。
  对抗的具体方法:(1)单人对抗。两组同学根据划定的知识范围给对方提问4——8个问题,互相记清对方、自己的现状。(2)总结对抗。双方总结出在提问中的重点和难点,或对方的整体弱点,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3)班级代表之间的对抗。为进一步培养优秀学生,选拔班级的优秀成员,组成一组,与其他班的优秀成员竞争,使同学们之间能相互找到差距,促进整体发展。
  三、“学案——层组过论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基础知识的检查与把握: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要充分体现学案的作用。首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自学预习没有完成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检查学生“学案”,把握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和自学情况。其次,分组集中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做具体指导,学生相互学习,集体突破。再次,教师根据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学案,有重点的处理学生的疑难,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基础知识向广深层次发展。最后,教师有选择的要求学生概述本节内容,教师及时正错误偏差,并推广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例如:在学习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时,有的小组在原始人类的吃、穿、住、用等生产、生活方面加以概括,归纳出两种人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践能力的开发与检查;实践能力包括许多实际能力,如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总的来说,必须把基本的思路,明确的思维方向,放锐的视角,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借助大胆的想象,广泛的收集必备的材料,打开思路,集思广益,寻找最佳答案。
  现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详细叙述。①确定分析的内容,学案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第一层目标就是要正确的分析内容,根据学案目标的分解,从而使学生把住历史线索,各种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知识线索。例如上述学案中的第一、二,三层目标,②明确具体的分析过程,学会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历史分析法、阶段分析法等,还要掌握根系的基本原理和标准。如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生产力标准等。学生在评价秦始皇时,首先想到了前面重点讲述的如何评价孔子,以此为样本,结合新教材第13、14课所学内容,以他的功与过入手,小组集体讨论,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完成统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愿望,功大于过。③最终得出的结果,组与组比较,力求最完善,教师点评。
  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成。
  1、创设问題情境,激发创新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维果斯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是最近发展区。正确的教育,不能只是去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历史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灵活的形式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激活思维,求新思异,体味成功的快乐。例如,学生在结合教材思考秦为何能统一六国时,同学们思考、讨论、争辩,积极思考。
  2、丰富感性教材,积累想象素材,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有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是知识的源泉。牛顿如果不思考苹果落地就难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化学家没有想象就难以理解离子、分子的结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开拓思维的空间,力求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破解彩陶之迷的授课过程中,为在多种多样的彩陶中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出示了几件彩陶教具,引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观察、讨论、争辩,课堂气氯活跃。特别是我让他们观看人形彩陶上小女孩的面部表情,能想象出她当时的什么事让她有如此表情时,学生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吃了烤鸡后余味未尽,有的说在听故事,还有的说陶醉于对未来的想象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协同左右脑,提高创新能力。这类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间题上,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解答形式上也是多样的。可以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也可以讲述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让其明白答案所在,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之,要使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创新能力还体现在对知识的排列组合和一题多解、同一知识点,设计不同的问法或题目、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最欣赏哪一派,为什么?运用儒、道、法各家思想,对同一不文明同学加以处理。根据各家学说,写一篇短文,评述校同中的不文明现象,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答案、不拘泥于形式,论之有据,言之有理既可。从创新思维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的灵感产生期间,主要是右脑在发挥作用。但要将创造性的灵感加以分析和整理,就必须依赖于左脑的抽象思维。可见、创新思维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而学生学习时更多地偏重于左脑的使用和调练,往往忽视右功能的开发。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发挥右脑的潜能,培养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四、学案——层组讨论或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与发展性
  第三部分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讲述了该模式的具体应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种能力的形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分情况而定的,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以某方面为主,为先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关键看教师如何设计。说它是开放性,主要指它的诞生就是在吸取各家所长而形成的,它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各种教育理论、观点和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借助该模式学习,也可以创新学案,集其聪明才智,增补完善学案。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学案本身的制定就是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集大家的指挥,采大家之长,才能制定出更适合学生需要的学案。说它是发展的,主要是指它从诞生之日就存在着可增补性。使用者可以增补、修改,创造者也可增补、修改。它的讨论形式实际上是师生探究的一个重要过程。借此,师生可以发现新的知识点,以融洽师生的感情,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更应该灵活处理,努力做到环环相扣,争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成绩,培养会学习的新时代新人。“学案一一组层讨论式”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尝试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希望历史教学界广大同仁不吝易教。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挂允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有部制定《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
  [4]《齐鲁历史名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 【发布时间】2020/6/10 15:52:41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