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探析

 

【作者】 廖茂君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城南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由于幼儿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其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养成习惯都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对于幼儿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于幼儿教育要求的提高,幼儿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中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广受重视的一种。本文就结合游戏教学方法,分析其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对良好行为养成的积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游戏教学方法。
  【关键词】 游戏精神;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幼儿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尤其对于3-6岁幼儿来说,良好的教育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形成初步的认知,还能为其日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基于这种诉求,融合游戏精神的幼儿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1.幼儿行为习惯简介
  幼儿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在不自觉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是幼儿受教育、环境、他人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后天成长会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不能进最大努力为幼儿营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形成行为甚至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
  2.游戏精神简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要对生活和游戏对幼儿能够产生的重大影响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并根据其学习兴趣,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严禁揠苗助长的行为。幼儿由于其好奇心的天性使然,对游戏具有天生的喜爱。游戏能最大限度打开幼儿的心扉,展现幼儿的天性。而“游戏精神”一词,就正是让幼儿通过游戏所能具备的一种内在素质。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游戏开展方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重要的不是游戏,不是输赢,而是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游戏精神。教师要把游戏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游戏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让其能够充分展现天性,培养良好的游戏精神。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分析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良好行为习惯包括向其他人问好、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独立处理生活中的小事、倾听他人意见等,细分起来会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是在生活中能切实提高幼儿独立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行为。幼儿对于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对其进行改正。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这些都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4.游戏精神在幼儿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4.1制定完善的游戏规则
  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古今中外,任何一种广受欢迎的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尤其在幼儿成长阶段,让其能够通过游戏适应规则,对其健康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在开展传统游戏的基础上,对规则进行适当的改进,让其能够向培养幼儿游戏精神的方向倾斜。传统的“丢手帕”游戏是让幼儿围坐成一圈,由一名幼儿拿着手帕在外圈游走,并趁大家不注意将手帕丢在某一幼儿的身后,该幼儿需要捡起手帕进行追赶。比如,教师可以对传统的“丢手帕”游戏进行规则改进,让幼儿在丢下手帕之后必须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追赶。幼儿在按照规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对其成长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4.2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的特定行为模仿,体会所扮演人物的行为模式,进而养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角色扮演游戏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自发地针对情景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对游戏情景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完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阅读之后,就可以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对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还原。通过七个小矮人和公主日常生活的复原,幼儿会体会到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关心和照顾,并在面对邪恶王后的时候生发出一种保护白雪公主的欲望。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对故事中的情境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教会幼儿如何识别善恶、美丑,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对美好、正义的追求意识。
  4.3注重游戏过程中的实践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同于知识的学习或者思维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幼儿去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实践将其巩固。比如,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游戏场地进行布置,并将游戏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设施等进行妥善安置。通常来说,幼儿游戏设施物理性状较软,质量较小,对幼儿的安全威胁程度较低。教师可以妥善利用游戏设施的这一特性,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帮助教师布置游戏现场的工作中来,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还能通过身体力行,体会劳动的不易,形成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
  结束语
  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游戏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游戏精神,通过实践良好行为,养成习惯,进而对其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传统的游戏规则进行改进,甚至积极探索创造出新的游戏项目,好让游戏能够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幼儿游戏精神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依赖正确的引导,并积极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让幼儿实践良好行为,予以肯定,让幼儿养成习惯。
  参考文献:
  [1]樊人利.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2014(09):67-69. 
  [2]陈淑珍.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 才智,2016(26):277-278. 
  [3]王雯波.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05):117-119.
  • 【发布时间】2020/6/10 16:13:37
  • 【点击频次】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