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阶梯晋级,双线培养”中 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作者】 叶宝宏

【机构】 四川省武胜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重点介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措施、具体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从实施背景、主要目标、“阶梯晋级,双线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体会思考等方面阐述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 阶梯晋级;双线培养;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柱。因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人才培养模式事关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前途与命运。然而,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局面是令人担忧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桎梏于传统的做法,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重学、不重产的现象,与其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职业学校缺乏广泛的社会合作,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和社会所需严重脱节,造成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职业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育目标与培养方向的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缺乏办学特色,因而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学不重产”的毛病,依据“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我提出了“双线培养”理论,通过阶梯递进式的演变,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到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锻炼,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一)预期目标
  1.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一个符合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学情,具有服务区域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创建一个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的校企合作机制。
  3.改革评价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商讨确定考核内容,并把企业实习考核、上岗考核纳入学生考核范畴。
  4.立足校企合作,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在学校、企业以及外聘专家顾问、兼职教师的参与下开发了校本教材与课程资源。
  (二)创新点
  “阶梯晋级,双线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是校企深度融合。以“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为出发点,根据中职学生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规律,搭建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平台,采取教师与师傅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技能专项实训、模拟车间化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训环节中去,通过“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培养,实施“职场体验测评”、“职业技能鉴定”、“岗位素质评价”,分层逐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最终确定了“阶梯晋级,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阶梯”即“职业感知、技能强化、校企互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并实现“教、学、训、做、评”一体化。
  “晋级”即“素质、能力、技能”培养的递进。在阶梯阶段,通过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实现“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具备——打造“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深化“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三个层次的递进。
  在“职业感知、技能强化、校企互训、顶岗实习”的各个阶段,要引入企业行业的相关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实训、工作的表现进行评价,即每一个阶段中都贯穿着“评”的环节。“职业感知、技能强化、校企互训、顶岗实习”的阶梯式培养途径中,实现了“教、学、训、做、评”一体化,同时“素质、能力、技能”也是在不同的阶段逐级递进,最终使得学生具备企业人才需求的素质、能力及技能。
  “双线培养”即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均有企业参与进行,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和实习场地、为学校提供专家顾问、实习指导兼职教师等合作内容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合格人才。
  三、实施过程
  (一)行业、企业调研
  通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对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需求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形成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要调研报告以及岗位能力调研分析报告。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职教专家、企业管理层及技术骨干共同整理出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根据分析结果,明确与加强了电子技术专业方向。
  (三)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缩短到岗后的磨合期;将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素质要求纳入学校课程教学中来,更好的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学校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等多形式、多维度的开展校企合作。
  (四)制定课程体系、编制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培养方向与目标,同时根据订单培养企业的需求,邀请职教专家、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参与制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标准,根据企业的要求,确定专业方向课程。
  (五)教学内容开发
  贯彻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建设课程资源。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文化、技术和工艺标准开发实训教学作业指导书,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熏陶。
  (六)教学环境设计
  根据学习领域的情境教学要求,参照企业真实场景建设模拟生产实训与教学双功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车间,构建以生产性模拟教学工厂为主体,“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及“就业能力”培养训练的五个平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满足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
  (七)评价模式改革
  引入多元评价体系,试点教学过程评价,并把企业培训、上岗考核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学校引入社会满意度测评,家长评价。
  四、体会与思考
  (一)市场需求是培养模式改革的源动力
  通过市场的调研与专家的引领,紧跟区域产业发展的步伐,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工作任务分析核心课程,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只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够使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才能够增加毕业生、家长的就业满意度;专业才能够得到发展为优势专业、品牌专业,使专业建设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校企融合是教学改革的创造力
  在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下,通过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如何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此为契机,深入企业的生产线,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以及员工发展的多重视角出发,把岗位技能要求、技术规范融入到校本教材、教学项目中。
  参考文献:
  [1].朱永华:《双线递进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青年与社会.2011.(7)
  [2].孙科、宋科:《产学融合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
  • 【发布时间】2020/6/10 16:17:08
  • 【点击频次】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