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 周仕博

【机构】 贵州省兴仁市屯脚镇屯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民族民间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存在着“口传心授,人在艺在,人亡艺失”的弱点,面临着濒危的危险,为拯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将这一优秀的品德教育与情感教育传承,让其在校园生根发芽,学校将其引入校园,它的引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新篇章;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三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保证;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五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品,促进全面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 传承;拯救;保障;基础;前提

  “牵手走苗家,苗家有好酒,苗家有好茶,走进苗家不想家。”这是贵州——兴仁——鲤鱼“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一年一度主打歌,它唱出了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民风,送来了精美绝伦的苗族服饰展演和神秘古朴的布依民间古乐视听。然而,这些民族民间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存在着“口传心授,人在艺在,人亡艺失”的弱点,使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甚至是处于濒危的状态。
  民族民间文化是以敬老爱幼,庆祝丰收、庆祝喜事、歌颂美德为内容,以舞蹈和音乐的形式传承下来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学生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范畴,也是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内容上具有教育下一代、歌颂祖先勤劳善良的特点。学校的责任除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外,还承担着优秀文化的传承。为拯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学校克服经费、人员等种种困难,主动承担了传承的纽带作用,将目前还保存下来的苗族板凳舞、布依铜鼓舞、布依竹竿舞、布依糠包舞、大象拔河、抢花炮、放陀螺、踩高跷、刺绣等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工艺引入校园,学校兴起了民族文化传承之风,这股风让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学生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它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还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他对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民族文化进校园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新篇章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把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和大好河山作为导向来教育学生,这种缺乏动手,单靠文字、固定图片传递信息的教育方式,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会厌倦,加之学生对各个时代、社会环境的认识不足,这种教育方式更显得苍白无力。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苏武为何会茹毛饮血,肖邦为何要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钱学森为何要从美国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怀抱,董存瑞为何要托起炸药包炸碉堡。
  今天的中国,不管是经济、文化还是教育,均已领先于世界,学生感受到的是祖国的强大、繁荣昌盛与人民的幸福美满,是幸福、快乐的一代,他们从未经历过任何磨难,更不用说灾难,贫穷落后的烙印在他们的大脑未留下印记,当然就体会不出为了摆脱奴役、为了摆脱贫困而放弃幸福甚至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情怀。今天,我们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深挖并传承苗族、布依族优秀文化,就是要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融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大好河山的苗族、布依族歌舞、体育、手工工艺活动中,感受我们苗族、布依族伟大的民族凝聚力,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历史背景,记住曾经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奉献一切的英雄,提升自己强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去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学生应试的能力,却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新的竞争机制需要的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在发展中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学校教育培养的就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慧,教会他们学习和生存的能力。现在,民族文化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学生学会了手工——苗族刺绣,学会了民族歌舞——板凳舞、糠包舞、竹竿舞、铜鼓舞,学会了铜鼓调十四首及布依古乐。秀美的刺绣,优美的歌舞、动听的乐曲吸引了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带动了附近村寨不少民间妇女参加到学习中来。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保证
  学校紧靠兴仁市小有名气的“民族风情村”,学校特长教师培育了一批批具有一定专业艺术水平的学生,他们把经过学校整合过的舞蹈、音乐、手工等反馈到所居住的少数民族村寨,成了各村寨少数民族文化的带头人,一支支民族舞蹈队如雨后春笋般在村寨中成长起来,铜鼓声、唢呐声、舞蹈声,声声入耳。至此,舞蹈队开始走出村寨,走出乡镇,走出市城,走向省、州;开始受到了四面八方来客的青睐,争先恐后地奔赴“金州十八景”之一的鲤鱼苗族风情村,体验深山中金凤凰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与愉悦。
  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外国人士的注意,纷纷来到民族村寨,他们的到来提升了我们民族村寨的品味,为村寨送来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小洋房在村寨中矗立起来,促进了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
  四、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目前,中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道德意识淡薄,行为怪异,自律能力差,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私心强,不懂如何去尊重别人,唯我独尊,具有强烈的占有欲,缺乏互助互爱的精神。民族文化进校园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了师生联系、生生联系,广大师生在民族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感受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力量,激发了我们民族的团结、奋进精神,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意识的到较大的改变,学校形成了一个教师争先进、学生求进步的良好事态。
  五、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品,促进全面发展的前提
  民族民间文化走进校园,既有传承优秀文化的意义,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学校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民族文化进校园,实际上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教育的有力措施,它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通过民族手工、民族歌舞、民族体育等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感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为学校寻求共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周仕博,男,汉族,生于1971年11月,贵州省兴仁市屯脚镇人士,1993年7月毕业于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1月参加工作,2005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任教于兴仁市屯脚镇屯脚中学,中小学高级教师。
  • 【发布时间】2020/7/8 13:59:01
  • 【点击频次】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