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不浅的艺术

 

【作者】 黄 艳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我把如何当好班主任当做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去钻研、去追求,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是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常常运用到的工作艺术和方法。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艺术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时常告诫自己记住阿忆博士说的:“如果手里拿到了一副不算太差的牌,我们一定要争取去赢;如果不幸摊上一副不能再糟的牌,我们也要尽可能找出一两张还算不赖的牌,用它作为强项,使结局变得相对好一些。牌桌上不只我一个人,它是一种机制,如果能利用上下家的环境机运,把一张张没用的牌巧妙地打出去,或许最终我们还是能赢。坏牌不一定非输不可。”正因为我在工作实践中记住了这席话,我就把如何当好班主任当做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去钻研、去追求,并在工作中取得了好的效果。下面就是我在当班主任中,常常运用到的工作艺术和方法。
  一、谈话艺术
  班主任免不了要与学生沟通,要沟通就少不了谈话。古人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亦有“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一个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怎样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工作方法各种各样,但最重要的,又最常用的堪称谈话工作。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良好的谈话,可使学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启开心灵的心扉,打开思想的枷锁,向老师反映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使师生之间起到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有了良好的谈话,就可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谈话收效甚微,同学们把老师的谈话当作耳边风,过眼烟云,老师一走,谈话也带走;而有的谈话则效果显著,使学生受益非浅,大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因为这样,我在和同学的谈话中努力要求自己遵循如下的谈话原则:
  (一)平等原则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方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不要错误地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成熟的、不懂事的,就是要老师来管的,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得服从老师。”老师说一,学生不能说二。如果这样,老师就很可能倾向于俯视学生盛气凌人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谈话中老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从而消除学生的顾虑与拘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真诚原则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要平等地、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以慈母严父心呵护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与学生坦诚相见,友好地沟通,进行思想交流,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如果在谈话中,班主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有厌恶的情绪写在脸上,语言稍有不慎,那么学生就会敏锐地感觉到自己被轻视、被愚弄。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谈话效果,学生对班主任的成见也越来越深。
  (三)尊重原则
  班主任在找学生谈话时,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要认真地听学生的诉说,让学生把心中的想法、感受、困惑、疙瘩、愤怒、忧愁尽情地倾诉出来。中间千万不能不尊重地插话,打断学生的思路与诉说,要耐心地听完学生的话后,再归纳总结,正面引导,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忌挖苦讽刺说风凉话,伤其自尊心。只有公平合理地尊重、理解学生,才能和学生以心换心,成为知心朋友。
  (四)差异原则
  找学生谈话时,要有准备,要有的放矢,更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和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思想、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有的同学大方、性格开朗,不爱计较的,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性格内向、比较怕羞的只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让他自己慢慢地去反省和领悟,这样既顾及了学生的面子,又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转变“差生”的艺术
  古人云:“金无赤金,人无完人”。我们做老师的面对的是一群有差异的群体,有优生、亦有差生。怎样才能使差生脱“差”转“优”呢?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转变差生,爱心为先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做老师的:“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爱因斯坦。”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对学生尤其是差生不能歧视、讥笑,更不能打骂。要求我们做到:爱心要体现在语言上,因为语言是“师生的心灵之约”;爱心要体现在表情上,因为表情是语言的窗户,打开这个窗户,倾听师生的心灵之约,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和感受到许多;爱心要体现在行动上,因为只有行动是实实在在的,可以使差生切身体会,也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有了爱心,班主任就能与差生进入到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潜能的开发的境界。
  (二)关注差生,信赖差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老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的领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差生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备课时认真考虑差生,在课堂上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有意识地创造情境勉励他们,抓住课堂上和作业中差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他们。只有这样,差生才能感到老师没有遗弃他们,没有歧视他们,是关注、依赖他们的。
  (三)尊重差生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乏听到:你真笨,你怎么这样不开窍;我真倒霉,怎么遇到你这样的学生……作为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说出如此过激难听的话,可曾想到这已严重地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被说的孩子或许会因为老师的不尊重,而丧失信心,让刚扬起的理想之帆,刹那间覆灭在过激的言语里,由于老师的不尊重,被说的孩子会误导自己真的无可救药,从此以后自暴自弃而厌学。如果这样我们为师的就误人子弟,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差生需要我们尊重。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当家作主做班上的有心人,体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让无穷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使班集体更具有凝聚力和竟争力。否则,学生如果没有集体荣誉感,班集体就会失去教育功能,学生也无法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改正自身的缺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呢?
  (一)有益的活动能培养出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一张大温床,是最富有教育力、号召力、感染力的活生生的大课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得到启迪,受到鼓舞,不知不觉中,集体荣誉感就形成了,且不断加强。像学校开展的拔河赛、接力赛、蓝球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活动等,都能促使学生齐心协力为集体争光。班集体争得了荣誉,学生自然而然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学生们尽情体验胜利的喜悦时,集体荣誉感已经形成。
  (二)集体荣誉感应渗透在学习上
  把集体荣誉感渗透在学习上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我曾经带过一个毕业班,他们在广播体操比赛、“六一”汇演、拔河比赛中都发扬了集体主义的精神,经过顽强的拼搏,各获得了第一名。但美中不足的是有少数同学不爱学习,成绩不理想,这是令我最伤脑筋的。后来,我列举本校历届毕业班在毕业考中都名列前茅,不要因为我们这一个班而影响学校的声誉,拖了本届毕业班的后腿,也打击了下一届毕业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不爱学习的同学开始静下心来学习了。紧接着我又拟订出让优生和差生结对子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经常督促他们学习,时常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能松劲。后来经过努力长驱追赶,在毕业考时,本班仅以一分之差名列全镇第二名。事后我常想:这就是集体荣誉感的力量,有了集体荣誉感,同学们就会坚持不懈地勇往直前,争取最后的胜利。
  四、身教胜于言教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亦可以关系到学生的人生观和行动的指南。轻者班主任树立不起威信,重者使学生无学不术,误人前途。由此看来,班主任平时要非常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其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不断地完善自己钻研专业知识,维护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当然,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尊重、信服、甚至崇拜的班主任,就一定要在所任教的科目上取得成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综合运用班主任的各门工作艺术,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愿意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么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乡村的小学教育事业上,甘为人梯、安贫乐道,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热爱的教育事业,继续在这片充满好奇和憧憬理想之花的土地上任劳任怨地辛勤耕耘。
  • 【发布时间】2020/8/18 17:57:58
  • 【点击频次】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