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三载求学路匠心筑梦

 

【作者】 董秀飞

【机构】 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摘 要】 中职生是未来中国服务、制造业的主力军,其对匠心、精品的坚持与追求,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中国服务、制造业的品质。本文通过对中职生的工匠精神认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数字统计,指出了中职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对其培养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 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中职生是未来中国服务、制造业的主力军,其对匠心、精品的坚持与追求,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中国服务、制造业的品质。这不仅影响着中职生个人的专业发展,更是决定了中国制造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德日美注重塑造和培养工匠精神,德日美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成了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由此中国服务、制造业要转型升级,中职生作为未来中国服务、制造业的主力军,培养工匠精神迫在眉睫。
  一、 中职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中职毕业生专业意识不强
  中职学校是孕育中国未来服务、制造行业主力军的摇篮。然而我们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往往被“差不多”文化所淹没,专业不精,做事毛躁。幼师专业毕业生,发音不准,书写潦草,缺乏爱心;黄杨木雕专业毕业生细致不足,缺少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恼于计算,耐心不足;汽修专业毕业生,懒散松懈,丧失责任……而一个马虎敷衍,草草了事,鲜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团队,又如何打造品牌精品,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信赖,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中国制造业创新不足,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中国制造企业竟然技工短缺的现象。
  追根究底,是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意识不强,未能基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对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的认识,从而极度缺乏认真做事、创新钻研、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2.中职生工匠精神认识不够深入
  为了了解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笔者选取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调查问卷》。这份问卷主要是通过问卷方式来调查自己所任课的黄杨木雕专业16(04)和学前专业16(05)两个班84名学生工匠精神的认识现状。
  随着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工匠精神”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从调查结果统计来看,64.3%的学生从网络、讲座报告、老师的课堂等多种渠道听说过工匠精神,甚至有27.4%的学生比较了解工匠精神。但是对于工匠精神涵义理解仍然不够全面深入,仅有44.0%的学生工匠精神包含淡泊名利的涵义。如表2.1和表2.2的数据所示。

表2.1 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












表2.2 学生对工匠精神涵义的理解











  二、中职生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
  1.利用班会课,增强中职生专业意识
  中职生是中国未来服务、制造行业的主力军。三年的中职学习,最终是为了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意识,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而专业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中职生只有不断结合专业学习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对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的认识,树立追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才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信赖。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和专业教师多沟通,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主动展望自己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情景。下面是班会课中设计自己未来的个人名片的活动环节:
  假如10年后(2028年),你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名片,那么你会怎么样来设计你的名片呢?让我们尝试着动手做一做吧。









  2.利用主题活动,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同学积极讨论,大胆发言表达,探究质疑,才能锻炼交际沟通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专注严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因此,中职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和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一起来读诗”活动、“听我讲故事”活动、“写好一手字”活动、“反复修改美文来”活动,只有亲身去实践参与,从音读、义读到美读,从讲清楚到讲动听,从写正确到写漂亮,从写流畅到写美文,才能深切感受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真正涵义。
  3.利用语文课程,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
  我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工匠文化,中职语文教材选编的教学内容往往包含了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的行为等工匠精神的内容。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紧扣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一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从教材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品读以及写作手法等角度切入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好了还要更好,精益求精可谓工匠精神的核心涵义。如果学生做事只求差不多,不想要更好,哪怕拥有熟练的技能,也无法保证基本质量,更不用说制造精品。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与“精益求精”有关的内容,用教材中的人物、主题、语言以及写作手法的品读来引导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给黄杨木雕专业的学生讲授庄子的《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时,我启发学生思考庖丁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学生品读文中相关句子,就会去思考:原来刚开始解牛之时,庖丁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见全牛;到如今过去十九年已经是目无全牛。族庖一月要换一把刀,良庖一年更换一把,而庖丁十九年用的这把刀仍然像是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一番思考之后,联系自己的黄杨木雕专业的雕刻经历,学生自然能够深刻感受庖丁熟能生巧背后的具备的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要想雕刻技艺有所精进,就必须反复练习。
  4.拓展教学内容,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
  虽然中职语文教材中已经包含了工匠精神,但是篇目仍然有限,中职教师应该拓展课外教学内容,从而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央视新闻从2015年“五一”开始推出八级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雕刻火药的航天工匠徐立平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这些视频镜头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比一味地理论教导更能打动人。还有《舌尖上的中国——心传》中像苏式糕点师傅吕杰民等人在各行各业静得下心,不急不躁,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代中国各行各业的最好诠释。观赏这些视频故事,自然就能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明白工匠不仅仅指过去的木匠,而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当下的我们唯有在中职的三载求学路上,反复锤炼,打造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才能将人生做到圆满,匠心方能筑梦。
  参考文献:
  [1]陈磊.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3):59-62.
  [2]郝琦,房磊.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45-49.
  [3][38]岑青.技工院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工匠精神[J].中国培训,2017,3:205.
  [4]秋山利辉.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140.

  • 【发布时间】2020/8/18 18:18:44
  • 【点击频次】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