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的策略

 

【作者】 李 莉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高超的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情感素养。对于初中生而言,健康的情感会促进认知的发展、道德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定、稳定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初中教师必须采取措施,讲究策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教育观念作为根植于人们深层心理结构的意识形态,支配着人们对教育教学现象的基本看法。因而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关键。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观。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认学生是发展其自身素质的主体,转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中领会、感悟、习得各种经验,成为策略的学习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转变教师角色的数学教学观。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曾几何时,师道尊严主宰了学校和课堂。教师大量占用课堂活动时间,整节课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动辄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污辱学生人格的现象也不少见,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对教育的亵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它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灌注与接受的过程。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不应当重视,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在谈到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从外在于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时所说的:“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指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要求教师放弃以支配、控制、专断为特征的一套方式,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和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尽可能采用激励、对话、合作与协商的方法去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其次,渗透教师情感修养,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创设条件
  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与智慧的桥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精通的数学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当然是完成数学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但仅有这些就够了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学生心目中一个好的数学老师的形象:“有耐心,态度温和,比较关心学生,上课风趣幽默,有学识,负责、严谨,布置作业少而精,不常考试,不是一味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耐心讲解,对不懂的学生多加照顾,问题答错时不严厉指责,能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多表扬,关注学生的进步,不嘲笑学生。最好数学教师能在课上讲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故事,来调节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可见教师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技巧、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情感教学水平。
  再次,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是教师借助一系列的辅助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接收、加工、储存,以及信息的传输。过程的起始是接收,即教师从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中接收知识信息,从对学生情况的调研中接收有关教育对象的信息。过程的信息传输阶段,也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显然,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传输方法,即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只有确定了“教什么”,才能确定“如何教”。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目标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谈话法、发现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与不足之处,关键是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这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组织的一次探究活动,内容是“七桥问题与一笔画”。他首先从著名的“七桥问题”引入,这一数学趣题立刻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经过了几分钟的探索,学生们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时教师适时地给出了著名数学家欧拉对该问题的转化:用四个点A、B、C、D分别表示小岛和河岸,用七条线表示七座桥。于是,“不重复地走过七座桥”就转化为“如何一笔画出图2中的图形”,从而提出了“一笔画”问题,并顺带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奇点”“偶点”的概念。就在学生们感叹这一转化的神奇之际,第二轮探究活动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试判断下列图形能否“一笔画”?从表中你能否发现奇点的个数与“一笔画”你认为满足什么条件的图形可一笔画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七桥问题中,如果允许你再架一座桥,能否不重复地走遍这八座桥?这座桥应架在哪里?如何解决本地几个旅游景点的游览路线问题。如何帮助投递员设计投递路线问题。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中探究课落下了帷幕。看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没有我们“脑子中”所熟悉的知识点,那么这样的课值得我们去讲吗?这个问题从学生那里我们就会找到答案:课堂上学生因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而兴奋(产生了兴趣),更因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满足(体验到了成功),课后还在争论不休……。
  第四,致力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莎士比亚说的好:“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师生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学生,会增强师生间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情感。事实证明,实事求是而不夸张的赞美,真诚而不虚伪的赞美,会使学生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会让学生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待而全力以赴。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不要轻易放过,要给予恰当的赞扬和肯定,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当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应马上给予评价,一个“对”或“好”往往会使学生乐不可支,而其他同学受到鼓舞也会跃跃欲试,频频举手,课堂气氛顿时就能活跃起来;
  而对那些才答对一半或只答对其中的一点的学生,教师也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可用“不错的想法,有价值的回答”等词来鼓励他们,然后再纠正错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请数学教师善于多肯定、少批评,多激励、少挖苦,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和积极的创造性,让40分钟课堂焕发活力和生机。我在课堂中多次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如我让学生在老师讲课前,由学生利用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讲一道题或者各组竞赛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师生交流的过程来看,教师的面部表情对学生学习活动影响是很大的。数学教师如能上了讲台就进入角色,满面春风、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未成曲调先有情,定能以情发声,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教与学感情上的共鸣。
  第五,丰富课外活动,提升情感境界
  对初中生实施数学情感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人情趣。因学生学习情感具有情绪性与波动性的特点,教师不可能盲目地灌输,也不可能一味地对学生察言观色寻求教育的时机。因此,教师必然需要通过课内外经常性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一些课堂问题与实问题进行比较深刻的思考。如在每一次的课内外数学交流与活动中,留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或数学史上的一些趣味问题,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把它们整理成书面材料,同学之间或展开激烈争论和竞争,或相互启发、长补短、交流合作。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探索,证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完全可以渗透情感教学的。数学中的情感教学的目标一旦达到,更能对受教育者产生深厚和持久的影响。
  • 【发布时间】2020/8/18 20:15:17
  • 【点击频次】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