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实施策略探讨

 

【作者】 缪体旭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是核心素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中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致力培养四种关键能力的背景条件下,大力推进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开展中学生生涯指导教育的现实意义有哪些,学校如何实施中学生生涯指导教育值得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意义;实施策略

  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有利于中学生自己人生进行及时规划,有利于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因此,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需要,同时,也引发本人对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的思考。
  一、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1、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目前,教育部也出台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征求意见稿)》,文件中也提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是指普通高中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预防并解决学生发展中的困扰而开展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理想、心理、学业、生活与生理等方面,是当代普中高中教育的基本职业之一,与教学管理处于同等主要的地位”。文件的出台,对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教育部发布的《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中,也把心理健康课可作为学校实施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涉及认识自我、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职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当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多元评价,适性扬才”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涯规划教育的程度也日益加深。
  2、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据调查报道,目前在中国,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生涯的指导,初中生接受过生涯规划教育比例就更低了。而在日本,有78%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在美国有69%的高中生接受过上类的指导,日本和美国的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早,美国职业教育学会1972年在推广教育做报告中指出:“生涯教育是针对所有国民,从孩提时代至成年的整个教育过程,它就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具有热诚,这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心与目标。因此,需要运用教育家的智慧及家庭、社会的资源,以使整个生涯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放在以学校为基础的生计教育模式上。而在日本,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将生涯发展课程纳入课程大纲和学校计划。相比之下,我国生涯规划教育仍相对落后,还未将生涯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尽管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有相关的指导纲要,但在理念、内容、场所、师资、社会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困境。所以,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起势,切实开展中学生阶段的生涯教育非常必要。
  3、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生涯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提出了基于个体生命的“生涯阶段论”和“生涯彩虹图”,他认为个体经历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等五个阶段,它在每个阶段个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同一阶段也可能扮演多种角色,由此他描绘了著名的“生涯彩虹图”。他认为,15—24岁是人生第二个阶段,即“探索阶段”,需要学校教育、休闲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参与,支持促进个体自我角色的形成、职业探索和选择,这为学校开展生涯指导教育提供支持。基于此,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要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怎样去干?
  4、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016年9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些素养和要求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学业发展,生涯规划、生活技能三大领域的内容是高度吻合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四种关键能力:一是认知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四是职业能力。目前,中学教育几乎都围绕升学来开展,“重知识轻能力,重理念轻实践”的现象极严重,过分注重分数,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忽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不符合人力资源的强国的建设需要。
  5、迫切的现实需要。
  2018年的寒假刚开始,我无意中在一个网络平台看到某个地区的高中初中生在晒寒假作业清单,对学生的寒假作业,老师详细具体安排到每天完成作业的内容,更有甚者,除了家长签名,学习小组成员也要签名,学校的学习模式活生生的复制到寒假。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学校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学生无法从“分数”中自拔,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未来,他们对于生涯和标准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抉择能力比较低;学校无意识性的生涯教育,如往往只关注远大宏观的理想,而缺少眼前实际学业、就业、创业上的指导,让学生感到迷茫。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面对丰富的课堂,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如何填写高考志愿?学生无法从自己内心真实出发,有决定权的并不是学生本人,更多的是家长说的算,中考、高考说了算。种种这些,说明家长、学习、社会对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重视。尤其是中学生的中考压力高考压力,使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职业种类和紧缺人才等,也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优秀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盲目认为高考胜利意味着成功,而“大学毕业等于失业”又戳破了所谓“高考成功,成功生活。”的梦想。
  二、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探讨与思考
  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既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提前规划,激发动力,明确努力方向,点亮人生航标,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在中学阶段如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本人进行了如下几点粗浅的探讨与思考。
  1、切实提高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下,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以“唯高考论英雄”,对学生的评价仍以分数为主,难免会使学校更加关注升学率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同时,目前学校教育普遍认为抓教学成绩教好书是自己份内的事,有关生活规划教育、了解专业、填报志愿等非硬性工作,应由家长和学生自己决定。在升学压力的约束下,学生对自身兴趣、能力的探索稍显不足,也没有时间对专业、职业有系统的认识,更谈不上规划自己的未来。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全面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生涯规划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是为了未来奠基的教育,它是贯穿学生教育始终。《国家教育专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新观念引领教育现代化”,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新育人观念,创新育人方式,改善育人生态,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育人水平。”立德树人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石,而对日益开放的全球化环境,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教育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所以,必须提高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生涯导师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力量。
  由于各地区长期对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师资匮乏,缺少专业的导师。大部分中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是由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来担任,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有些甚至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地专业指导。所以,建议从国家层面、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对有生涯规划指导潜质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真正有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尤其是在新高考注重学生选择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正确地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3、构建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途径。
  (1)构建以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载体,探索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途径。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以及特长拓展课程的三大体系,这样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和发展途径。
  (2)创新教育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认识能力。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亲自体验相关职业,感受其中苦乐,对职业本质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未来的理性选择做好充分准备。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研学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灵行走在中华大地上,拓宽视野,增进知识,培养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大的格局。
  (3)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平台。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学校充分开发家长资源,强化家庭对子女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责任,向家长宣传此项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来。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家校互联,走进职业”的活动,也可以邀请从事不同职业家长,向学生全面介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工作特点、内容、前景等,为学生的未来的选择特供方向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理念。
  (4)适当开展职业兴趣与职业性格测评活动。
  学校在了解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性格、兴趣、能力、气质和个性特征,将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专业及社会需求进行对照。利用网络开展学生职业兴趣与职业性格测评活动。通过测评,让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当然,测评中、测评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测评中出现的一定的误差,让学生明白: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改变,能力可以提高。
  中学阶段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引导激励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丰富生命的内涵、培育生命的智慧、开发生命的潜能、燃烧生命的能量。我们希望,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千万个“梁植”们不再沦为功利教育的牺牲品,面对未来,可以理直气壮、信心满满地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8-59.
  [2]杜映梅等.职业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士果.高中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 【发布时间】2020/9/29 16:17:23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