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动物口蹄疫综合防治

 

【作者】 罗 斌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农业农村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染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和消灭,能带来严重的济济损失。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鼻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已知的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即A1-33、O1-5、C1-5、SATⅠ1-7、SATⅡ1-3 、SATⅢ1-4、AsiaⅠ1-3。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同一主型的各亚型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免疫性。我国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为O型、A型和AsiaⅠ。人类感染以O型多见。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本病毒可在胎牛肾,胎猪肾,乳仓鼠肾原代细胞及其传代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常用于生产疫苗。
  二、流行特点
  (一)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感染发病。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一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但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二)疫流行的最大特点是快速传播,某一地区一旦少数动物突然发病,在数天之内可引起该地区猪、牛、羊、牦牛、骆驼、鹿等家畜发病,且该Ⅳ、病毒在适宜的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因此短期内很难切底消灭,很容易造成复发。
  三、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四、临诊症状
  (一)该病潜伏期1—7天,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一41℃。发病1—2天后,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井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动物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
  (二)口蹄疫主要感染牛、猪、羊、骆驼、鹿等家畜及其它野生偶蹄类动物。病畜在口腔黏膜、舌面、鼻镜、唇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经12-36小时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伴有体温升高现象,可高达40℃——42℃。患病动物常卧地不起,不能站立,跪地爬行。哺乳母猪或奶牛乳头、乳房处有明显水泡,牛、鹿、骆驼等反刍动物口流泡沫状口涎,因口腔溃烂而无法采食,牛特别明显,羊一般不见流口涎。
  五、诊断要点
  (一)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
  1.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
  2.大量流涎,呈引缕状;
  3.口蹄疮定位明确(口腔粘膜、蹄部和乳头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
  4.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
  5.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骏、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二)性卡他热区别:后者常散发;口腔及鼻粘膜有糜烂,但不形成水疱;常见角膜混浊。(A)防治口蹄疫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检疫,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经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患良性口蹄疫动物,可对症治疗:①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0.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1%一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涂撒中药冰珊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50克,共研为细末)于口腔病变处;②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儿清洗,后涂擦龙胆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用绷带包扎;③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患恶性口蹄疫动物,须全部予以捕杀,并严格做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
  六、防治方法 
  (一)平时加强检疫,禁止从疫区购买动物、动物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够入动物必须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方可以混群。常发地区定期应用相应毒型的口蹄疫疫苗与进行预防接种。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疫情,及时采取病料,迅速送检确诊定型,划定并封锁疫点、疫区,捕杀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尸体焚烧或化制。对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疫区内的假定健康动物及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应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待最后1头病畜消灭之后,14天不再出现新的病列,经过终末消毒后解除封锁。
  (二)应严格执行消毒等预防措施,发生口蹄疫时应采取扑灭措施。
  (三)畜发生口蹄疫后,可适当采取一些治疗措施:(l)加强护理和饲养管理;(2)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冲洗,糜烂面上可涂以1%-2%明矾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钾5g,酒精l00ml,溶解后加入甘油100ml)。也可用冰硼散撒布(冰片15g,硼砂15g,芒硝18g,研成细末);(3)蹄部可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再用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粉涂在蹄部的患部;(4)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它刺激性小的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乳房炎。此外也可用一些中药治疗。口蹄疫具有公共卫生意义,人可因接触病畜,处理病畜肉品等途径感染。
  • 【发布时间】2021/1/6 11:47:31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