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很重要的环节,但学生不喜欢写作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本人认为语文老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积累;有效策略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传统,效率不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思考的地方。本人对本校初中年级的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对作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通抱有否定的态度。在语文教学总体水平提升的大环境下,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费时,费力,低效的“瓶颈”状态。究其原因多方面的,但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原因,则是作文教学本身陷在应试教学的怪圈里,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从这一方面看,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作文教学如何从根本上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现象,激发学生写作乐趣等问题,是我们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目前常遇到并急需攻克的难题。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写作素材陈旧贫乏,没有新意
多次的写作,使得大部分学生“囊中羞涩”,找不出一些新颖合适的东西来,使得学生本身对即时创作的文章都不够满意,写作热情降低。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却是脱离生活本源又没有养成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使多数学生写作时面临缺乏素材这一难题。例如,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就深深体会到:学生每次的作文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就是那几点司空见惯的东西来回复制,甚至几篇作文中内容相同只是题目不同而已。这就犹如蚕蛹囿于蚕茧之中,狭小的空间、黑暗的天地,使他们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2、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不够丰富多彩
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而又不得不应付语文考试,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定势和标准化。这样,味同嚼蜡的公式化语言就理所当然地充斥与学生写作之中。不仅内容的空洞无味,而且连模式都是一样。比如学生写作时总是按照“开门见山”、“末尾点题”等传统的形成了一种一成不变的良方。因此,在写作中学生都是一些套话,根本没有自己真正的语言,句子单一,没有色彩。
3、缺乏独立的思考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时,学生总是在等待,却没有去思考。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的兴高采烈,但是学生确身在教室心在外。再者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在讲,自己在听的传统模式,这也是我们初中写作教育中老师需要考虑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兴趣,互动课堂,让学生积极思考,把写作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那么应如何有效的运用相关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1、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曾说过:成功最大的秘诀在于兴趣。而传统的“应试作文教学”让学生们对写作望而却步,甚至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可能博览群书,脑子里有很多素材,可是不愿意写作这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甚至爱上写作。
例如,在上“写作—学会记事”这一课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述下叙事体应该具备的要素和一些优秀的范文,再让同学们自由分组展开讨论,使他们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产生一些有趣的想法。一旦形成这样热烈的讨论氛围,任由大家发挥自己的想法,学生受到的束缚就会大大减少,不给学生们限制格式和内容。课后布置给学生们一个写作任务,写一个叙事性文体的作文,写好之后学生们可以相互之间做出评判和探讨。另外可以在班级或者学校设立作文大赛,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作,并且将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公示。营造这样一种充满乐趣的写作氛围,会大大提高学生创作的热情,比起直接给他们规定一个题目告诉他们写作要求要有效的多,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明确写作方向和目的,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写作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的,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否则就是无头苍蝇也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像阅读一样,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韩愈的“钩玄提要”读书法,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另外明确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清朝的八股文束缚了举人们的思维,而传统的写作教学也同样束缚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例如,在上“怎样选材”这一写作课时,可以结合之前课本的文章都德的《最后一课》,杨绛的《老王》等文章,教学生们怎么样选择写作的方向和题目。如果写作是柴米油盐等的流水账,那么这样的写作将毫无意义。都德的《最后一课》讲述的是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领地后,在此禁止法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故事,我们之所以会受到很大的感染,是因为其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足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归根到底,写作是为了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老王》是杨绛先生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体现了动乱年代人道主义的光辉。在此文中,杨绛先生都是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我们也能感知这个鲜明的任务。教师在讲授叙事性文体时,应该讲清楚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应该创新的点,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另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自己写作资源
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写作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出来的东西也必将是空洞乏味,没有思想。传统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们用的作文素材都是照搬甚至是很老套的例子,有的可能脱离实际,写爱迪生“乐于助人”等令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因此,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光局限于有限的几个素材,这样的写作才会新颖,也会更加有质量。
例如,在上“发挥想象和联想”这一写作课时,不是天马行空地去联想。而是通过自己以前看过的故事书,文学名著和一些散文诗歌中寻找素材,让学生提炼一个作文素材。如果学生有广泛的阅读量,那么他的知识就比较丰富,思路也会比较开阔,这样就会有更好的写作思维。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里就有很多的知识,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有了深厚的素材做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初中生虽然有中考的任务,但是老师也应该让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适当给学生们减轻课业负担。不仅对于他们写作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也会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总的来说,语文写作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可以通过写作来交流彼此的思想。然而,现在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语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积累;有效策略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传统,效率不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思考的地方。本人对本校初中年级的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对作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通抱有否定的态度。在语文教学总体水平提升的大环境下,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费时,费力,低效的“瓶颈”状态。究其原因多方面的,但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原因,则是作文教学本身陷在应试教学的怪圈里,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从这一方面看,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作文教学如何从根本上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现象,激发学生写作乐趣等问题,是我们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目前常遇到并急需攻克的难题。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写作素材陈旧贫乏,没有新意
多次的写作,使得大部分学生“囊中羞涩”,找不出一些新颖合适的东西来,使得学生本身对即时创作的文章都不够满意,写作热情降低。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却是脱离生活本源又没有养成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使多数学生写作时面临缺乏素材这一难题。例如,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就深深体会到:学生每次的作文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就是那几点司空见惯的东西来回复制,甚至几篇作文中内容相同只是题目不同而已。这就犹如蚕蛹囿于蚕茧之中,狭小的空间、黑暗的天地,使他们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2、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不够丰富多彩
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而又不得不应付语文考试,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定势和标准化。这样,味同嚼蜡的公式化语言就理所当然地充斥与学生写作之中。不仅内容的空洞无味,而且连模式都是一样。比如学生写作时总是按照“开门见山”、“末尾点题”等传统的形成了一种一成不变的良方。因此,在写作中学生都是一些套话,根本没有自己真正的语言,句子单一,没有色彩。
3、缺乏独立的思考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时,学生总是在等待,却没有去思考。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的兴高采烈,但是学生确身在教室心在外。再者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在讲,自己在听的传统模式,这也是我们初中写作教育中老师需要考虑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兴趣,互动课堂,让学生积极思考,把写作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那么应如何有效的运用相关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1、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曾说过:成功最大的秘诀在于兴趣。而传统的“应试作文教学”让学生们对写作望而却步,甚至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可能博览群书,脑子里有很多素材,可是不愿意写作这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甚至爱上写作。
例如,在上“写作—学会记事”这一课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述下叙事体应该具备的要素和一些优秀的范文,再让同学们自由分组展开讨论,使他们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产生一些有趣的想法。一旦形成这样热烈的讨论氛围,任由大家发挥自己的想法,学生受到的束缚就会大大减少,不给学生们限制格式和内容。课后布置给学生们一个写作任务,写一个叙事性文体的作文,写好之后学生们可以相互之间做出评判和探讨。另外可以在班级或者学校设立作文大赛,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作,并且将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公示。营造这样一种充满乐趣的写作氛围,会大大提高学生创作的热情,比起直接给他们规定一个题目告诉他们写作要求要有效的多,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明确写作方向和目的,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写作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的,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否则就是无头苍蝇也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像阅读一样,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韩愈的“钩玄提要”读书法,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另外明确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清朝的八股文束缚了举人们的思维,而传统的写作教学也同样束缚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例如,在上“怎样选材”这一写作课时,可以结合之前课本的文章都德的《最后一课》,杨绛的《老王》等文章,教学生们怎么样选择写作的方向和题目。如果写作是柴米油盐等的流水账,那么这样的写作将毫无意义。都德的《最后一课》讲述的是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领地后,在此禁止法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故事,我们之所以会受到很大的感染,是因为其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足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归根到底,写作是为了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老王》是杨绛先生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体现了动乱年代人道主义的光辉。在此文中,杨绛先生都是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我们也能感知这个鲜明的任务。教师在讲授叙事性文体时,应该讲清楚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应该创新的点,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另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自己写作资源
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写作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出来的东西也必将是空洞乏味,没有思想。传统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们用的作文素材都是照搬甚至是很老套的例子,有的可能脱离实际,写爱迪生“乐于助人”等令人忍俊不禁的例子。因此,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光局限于有限的几个素材,这样的写作才会新颖,也会更加有质量。
例如,在上“发挥想象和联想”这一写作课时,不是天马行空地去联想。而是通过自己以前看过的故事书,文学名著和一些散文诗歌中寻找素材,让学生提炼一个作文素材。如果学生有广泛的阅读量,那么他的知识就比较丰富,思路也会比较开阔,这样就会有更好的写作思维。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里就有很多的知识,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有了深厚的素材做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初中生虽然有中考的任务,但是老师也应该让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适当给学生们减轻课业负担。不仅对于他们写作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也会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总的来说,语文写作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可以通过写作来交流彼此的思想。然而,现在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语文。
- 【发布时间】2021/4/5 18:20:55
- 【点击频次】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