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灌输式教学策略的弊端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促进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已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从教材提问、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构建学习小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四个维度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结构、策略和体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教学情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激发教学的生命和活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习情境的实际出发,彻底改变落后的观念,促进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情境教学方法的实施和应用,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依据教材提出问题,有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调动学生的思维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发散思维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重点,提炼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启发性、探索性问题,再把握适当的教学时机向学生提问,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创设灵活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骤然发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推理、论证和探究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计算练习为主,但是长时间的计算练习不仅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在課堂中设置了提问环节,通过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上课后,教师先带领学生们认识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们熟悉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随后再提出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立即被问题吸引,纷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不一会,便有学生举手示意,这时,教师会等待十秒钟,让其他学生完成结尾的思考,随后再让学生们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们的答案,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样通过依据教材提出问题,有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运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可以直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革新,让直观教学情境得以创设,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辅助式教学课堂教学,对数学知识进行信息化、动态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以及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层面的感官,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例如,在教授《位置与方向》时,本节课程的内容相对抽象,所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图片中,教师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地图,通过地位来呈现方向,同时让学生们熟悉地图的方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热情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样,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效。
三、积极构建学习小组,有效创设讨论教学情境
讨论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改变学生间的关系和状态,不断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们可以实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合作教学理念为指引,基于对班级内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的认知和了解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分配,保证每个小组内有4-6名成员且大致水平的相当;其次,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话题或者任务为契机来创设讨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促使学生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在合作中实现能力的共同发展提升。例如,在《分数除法》时,以往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们很难提起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教师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们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会在各小组内部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这样,教师通过积极构建学习小组,有效创设讨论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合作。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归宿,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符合学科的本质特点,同时也能够直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程度,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拓展原有的教学思路和范围,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去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体验和社会经历相关的案例、素材,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来,还原并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到熟悉的氛围中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圆》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引入了生活现象展开教学。如,教师让学生们回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圆形,根据这些物体来引出圆的性质,带领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圆。这样,教师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是教师革新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举措。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真正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把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直面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深度探索,通过依据教材提出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构建学习小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的运用,来促进问题情境、直观情境、讨论情境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此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牛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数学课堂活力[J].华夏教师,2012(14):61.
[2]张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活力数学课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3,1(20):55+57.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结构、策略和体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教学情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激发教学的生命和活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习情境的实际出发,彻底改变落后的观念,促进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情境教学方法的实施和应用,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依据教材提出问题,有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调动学生的思维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发散思维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重点,提炼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启发性、探索性问题,再把握适当的教学时机向学生提问,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创设灵活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骤然发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推理、论证和探究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计算练习为主,但是长时间的计算练习不仅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在課堂中设置了提问环节,通过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上课后,教师先带领学生们认识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们熟悉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随后再提出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立即被问题吸引,纷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不一会,便有学生举手示意,这时,教师会等待十秒钟,让其他学生完成结尾的思考,随后再让学生们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们的答案,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样通过依据教材提出问题,有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运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可以直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革新,让直观教学情境得以创设,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辅助式教学课堂教学,对数学知识进行信息化、动态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以及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层面的感官,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例如,在教授《位置与方向》时,本节课程的内容相对抽象,所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图片中,教师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地图,通过地位来呈现方向,同时让学生们熟悉地图的方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热情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样,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效。
三、积极构建学习小组,有效创设讨论教学情境
讨论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改变学生间的关系和状态,不断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们可以实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合作教学理念为指引,基于对班级内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的认知和了解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分配,保证每个小组内有4-6名成员且大致水平的相当;其次,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话题或者任务为契机来创设讨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促使学生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在合作中实现能力的共同发展提升。例如,在《分数除法》时,以往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们很难提起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教师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们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会在各小组内部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这样,教师通过积极构建学习小组,有效创设讨论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合作。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归宿,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符合学科的本质特点,同时也能够直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程度,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拓展原有的教学思路和范围,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去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体验和社会经历相关的案例、素材,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来,还原并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到熟悉的氛围中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圆》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引入了生活现象展开教学。如,教师让学生们回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圆形,根据这些物体来引出圆的性质,带领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圆。这样,教师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是教师革新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举措。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真正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把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直面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深度探索,通过依据教材提出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构建学习小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的运用,来促进问题情境、直观情境、讨论情境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此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牛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数学课堂活力[J].华夏教师,2012(14):61.
[2]张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活力数学课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3,1(20):55+57.
- 【发布时间】2021/4/5 18:33:36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