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新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运用有效教学理论,从高中常见文体特点出发,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梳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构建了以“五步阅读法”为框架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二、进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三、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
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如果任其依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个性化阅读,可能会产生阅读范围与方向出现错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虽然许多学生在选择阅读范围的时候,把高考作为首要的目的进行选择,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限制,很难完全把握阅读的方向与范围。甚至还有许多学生就是单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无法满足高考的要求,甚至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目标,对于学生的阅读方向与范围,教师可以给予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进行目的性阅读。关于目的性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的与目标,确定阅读范围与方向。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阅读,发挥学生的思维去进行探索性阅读。然后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目的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持着一种与学生平等自由、互相交流、共同探索的态度来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
四、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综上所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配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探索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实现高考的理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二、进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三、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
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如果任其依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个性化阅读,可能会产生阅读范围与方向出现错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虽然许多学生在选择阅读范围的时候,把高考作为首要的目的进行选择,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限制,很难完全把握阅读的方向与范围。甚至还有许多学生就是单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无法满足高考的要求,甚至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目标,对于学生的阅读方向与范围,教师可以给予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进行目的性阅读。关于目的性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的与目标,确定阅读范围与方向。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阅读,发挥学生的思维去进行探索性阅读。然后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目的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持着一种与学生平等自由、互相交流、共同探索的态度来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
四、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综上所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配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探索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实现高考的理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 【发布时间】2021/4/5 19:10:48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