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出较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探讨的方向。本文从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寻找具体的教学途径,以期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保证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 探究;语文学习;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关键的基础教育学科,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能够重视对学生较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年纪尚小,且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经常会出现学习意识较低、行为意识较弱以及认知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难以开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在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更好发展。
一、当前小学生应具备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小学生年纪较小,因此更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注意力,由于其自身的思维意识较弱,所以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很难取得一定的成效。而课前预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之前,就对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解,思考学习内容的重点,发现学习的疑难点,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活动,进而在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热情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与成效的切实提升。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学会质疑,学会提问的习惯。这种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感情与自我认知是否存在矛盾;质疑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自己出现的不解与困惑。只有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才能在不断激发其探究意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进而获得全面发展。所以教師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并鼓励学生在课堂结束后进行自我提问,以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向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索,从而完成对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
3.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较深,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经常以十分严肃的面容出现在课堂中,以期可以达到有效维持课堂秩序的目的。殊不知学生在教师严肃的面容下,不仅会从心底产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也会严重疏远师生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举手、不敢表达自我观念的情况出现。为了有效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工作,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乐于表达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思维意识的发散与想象力的应用,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与思索,进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有效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途径
1.革新教学手段
不少教育工作者仍然受落后教育理念的束缚较深,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气氛沉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难以激发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意识到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能够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营造更加活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舒适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交流,并通过思维意识的碰撞不断探究新的知识内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与善于交流的学习习惯,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成效的切实提升。在开展《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将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给小组组长,鼓励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搜集图片资料,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爬山虎的脚。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可以很好地了解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内容,从而在培养自身预习习惯与探究习惯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学科内容繁杂且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并开阔眼界,促进其养成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所以教师在向其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尽量选择能够提升学生阅读热情的书籍,并引导其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思维意识的发散与探究能力的应用,养成乐于阅读,勤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例如,《木偶奇遇记》情节生动且故事含义深刻、《小寓言,大智慧》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生的不同道理、《小孩成群》故事内容热闹活泼十分容易吸引学生眼球、《发明发现全知道》通过古今发明家小故事的讲述,为读者展现出人们智慧的结晶。学生通过这些课外书籍的阅读,不仅极大地丰富自身的眼界,也在养成乐于阅读与勤于探究的习惯中,更有积极性的参与语文知识学习,从而保证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3.加强课后延伸工作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后延伸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可以按照教师的引导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复习与新课预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字词进行巩固,并对新课开展预习活动。长此以往不仅学生能够将习惯转变为爱好,也能够真正地树立起学好语文知识的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思维意识的拓展来进行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9(30):117.
[2]赵吉香.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17.
[3]张雪.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78-79.
[4]万桦楠.浅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44.
[5]黄茵蕾.统编语文教材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 探究;语文学习;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关键的基础教育学科,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能够重视对学生较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年纪尚小,且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经常会出现学习意识较低、行为意识较弱以及认知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难以开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授课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在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更好发展。
一、当前小学生应具备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小学生年纪较小,因此更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注意力,由于其自身的思维意识较弱,所以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很难取得一定的成效。而课前预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之前,就对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解,思考学习内容的重点,发现学习的疑难点,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活动,进而在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热情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与成效的切实提升。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学会质疑,学会提问的习惯。这种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感情与自我认知是否存在矛盾;质疑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自己出现的不解与困惑。只有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才能在不断激发其探究意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进而获得全面发展。所以教師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并鼓励学生在课堂结束后进行自我提问,以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向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索,从而完成对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
3.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较深,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经常以十分严肃的面容出现在课堂中,以期可以达到有效维持课堂秩序的目的。殊不知学生在教师严肃的面容下,不仅会从心底产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也会严重疏远师生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举手、不敢表达自我观念的情况出现。为了有效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工作,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乐于表达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思维意识的发散与想象力的应用,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与思索,进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有效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途径
1.革新教学手段
不少教育工作者仍然受落后教育理念的束缚较深,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气氛沉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难以激发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意识到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能够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营造更加活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舒适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交流,并通过思维意识的碰撞不断探究新的知识内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与善于交流的学习习惯,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成效的切实提升。在开展《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将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给小组组长,鼓励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搜集图片资料,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爬山虎的脚。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可以很好地了解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内容,从而在培养自身预习习惯与探究习惯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学科内容繁杂且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并开阔眼界,促进其养成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所以教师在向其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尽量选择能够提升学生阅读热情的书籍,并引导其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思维意识的发散与探究能力的应用,养成乐于阅读,勤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例如,《木偶奇遇记》情节生动且故事含义深刻、《小寓言,大智慧》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生的不同道理、《小孩成群》故事内容热闹活泼十分容易吸引学生眼球、《发明发现全知道》通过古今发明家小故事的讲述,为读者展现出人们智慧的结晶。学生通过这些课外书籍的阅读,不仅极大地丰富自身的眼界,也在养成乐于阅读与勤于探究的习惯中,更有积极性的参与语文知识学习,从而保证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3.加强课后延伸工作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后延伸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可以按照教师的引导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复习与新课预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字词进行巩固,并对新课开展预习活动。长此以往不仅学生能够将习惯转变为爱好,也能够真正地树立起学好语文知识的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思维意识的拓展来进行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9(30):117.
[2]赵吉香.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17.
[3]张雪.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78-79.
[4]万桦楠.浅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44.
[5]黄茵蕾.统编语文教材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 【发布时间】2021/4/5 19:12:07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