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核心素养,追求高效课堂

 

【作者】 王松云 方 艳 田佳佳

【机构】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缺陷不断显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观念。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解读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价值观,采取多样化手段,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巧优课堂导入,让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巧优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在无形中打开他们数学学习兴趣大门。以“三角形的特征”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导入这一新课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数学水平,巧妙引导班级学生,让他们先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互动中,巧妙引出“三角形的特征”这一新课题,在无形中打开他们的兴趣之门,也为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又比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章节下的“认识小数”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征,结合“认识小数”知识点,科学设置趣味性小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互动中,并巧妙导出新课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课题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认识小数”教学各环节中。
  二、注重生活与课堂的巧妙结合,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发展
  由于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和课堂的巧妙融合,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准确理解数学课程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科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下的“口算除法”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中,教师可以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巧设生活化课堂问题,比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小明特意去学校附近的蛋糕店给妈妈买生日草莓小蛋糕,蛋糕店还有5块草莓蛋糕,总共30元,请问买一块生日蛋糕多少钱?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和班级学生共同探讨、分析题意,探索该生活化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将其和课堂中所学的除法知识点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解答该试题,在亲自解答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除法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围绕解题答案,进一步设置相关问题,比如,小明手中有36元,请问可以买多少块草莓小蛋糕?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题意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强化他们自主学习意识,深化理解“口算除法”内容,将其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实践中。以“面积”章节下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引入到课堂中,利用实物,向学生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重要知识点,使其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科学理解并记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随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利用该课题知识,设置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生活化数学问题,相互交换设置的数学试题,进行解答,深化理解课堂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测量生活中常见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长、宽、高的基础上,计算物体面积,去解决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优化利用多媒体,构建几何直观和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的优化利用,借助多媒体集“图片、音像、动画”等于一身的特征,增加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题内容,并借助多媒体多样化优势,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新课题,和前面相关知识初步串联起来,进行数学建模。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暂停、回放等功能,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将其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总棱长公式以及长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区分开,优化构建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几何直观的效果。随后,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融合,巧设课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的练习试题,有效突破新课题教学重难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教学中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在教学中也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利用方程解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常规,也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经过教师多项思维的引导之后,学生解锁了很多其他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一共有16只。它们的脚加起来有46只,请问笼子里的鸡和兔各有几只?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建立方程,设鸡和兔分别为x和y,然后解方程得出答案。这种解决方案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经过引导后学生有了更多创新的想法:如果鸡和兔子都对哨子特别敏感,那么每次听到哨声时它们都会抬起一只脚。就这样,两次吹哨以后(46?16=30)、(30?16=14),鸡都摔到在地上,而站着的兔子还剩下两只脚。最后得出兔子有14÷2=7(只),鸡有16?7=9(只)。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爱上知识,爱上学习,继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学习精神得到创新。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我们把“如何思考”、“如何学习”等数学思维和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
  教师要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21/4/5 19:20:15
  • 【点击频次】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