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自主学习 激发小学生创新精神

 

【作者】 赵洪波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其灵魂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应该由师生共同来建构。教师是带着学生起飞的领头大雁,不是学生的翅膀。只有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其灵魂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应该由师生共同来建构。教师是带着学生起飞的领头大雁.不是学生的翅膀。只有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更好地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突出“自主式”教学的结构程序:即创设情景、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师生研讨、练习迁移。学习由创设情景开始,这个教学步骤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欲望。出示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策略选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预期要达到的目标上。创设情景和出示目标是学习的动力过程。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原有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以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材,然后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练习,特别是变式条件下的练习,可以使概念和规则等形式的命题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储存的技能,一旦条件满足,技能便能自动激活:提供技能运用的情境,可促进迁移。这是技能习得的主要过程。
  二、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主体教育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平等、民主。教师要总是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然后完全平等地交流,民主地研讨,课堂里才能充满愉悦和谐的气氛。课堂上没有责骂,没有白脸,没有批评,有的只是鼓励。这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唤醒和张扬的土壤。
  2、设计丰富多彩的主体学习活动。活动是人们的主体性生成的源泉,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从根本上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如:让学生读读、说说、圈圈、划划、议议、演演、写写、练练、在活动中“广积粮”,在活动中“学游泳”。甚至创设情景、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师生研讨、练习迁移也不能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而是学生的活动。教师要惜言如金,不到非讲不可的时候决不多讲一个字。这样使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表演”。
  3、真正做到变教为学。
  “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具有转化性。“从教到学”的转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就是求得这种转化。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为了使“教”始终保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和“教法”转化为“学”和“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讲、划、找、品”四步学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领会文章的内涵,然后由点及面让学生去品味,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土地去学习教林,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教师由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也就是“教”和“教法”向“学”和“学法”转化的过程。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要唤醒学生“冬眠”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思维。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上上演的是“教案剧”。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者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都是从教师如何教来设计,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是所有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步骤走,学生的学习、发展被牵着走。似乎成了他人的事情。学生的学学是被动活动,而不是主动的自主活动。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次数在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3.8%,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均微乎其微,分别占17%,2 7%与18%。在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非自中的过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是“听师由命”。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学生的主体性一天天萎缩至完全封闭进入“冬眠”,我们学生的自上学习的权利被生硬地剥夺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却在哀叹,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习、不善学习,这是多么遗憾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务必做到: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教师不再做学生思维的保姆。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只要我们不再设过多的禁锢限定学生,真正放手学生,让他们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的大脑中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的!
  • 【发布时间】2021/4/5 20:14:21
  • 【点击频次】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