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高考改革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之间有效联系的问题日益突出,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联系是高考改革的必要价值选择。新的高考计划与新的高中课程改革高度兼容并进,但突出问题也很多,但仍需改进。高考和高中课程之间的联系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新的课程改革将继续推进。我们必须从经验总结转向理论体系的构建,理论研究必须更加注重实践规则和操作程序。
【关键词】 高考;新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将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征。”新的高考汉语课程的改革,一方面需要研究高考本身,另一方面也必须研究与高考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系列问题迫使我们进一步考虑高考改革与新高中课程改革之间有效联系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高考在促进和指导中的独特作用。
一、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是高考改革的价值选择
新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以新时期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教育改革,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趋势,深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课程整合化,倡导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因而此次改革要求各高中采取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评价观,进一步完善校本评价,实行学分制、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和研究性学习,并建立发展性评价,特别是要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地处理好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
要充分实现这些目标和价值观,就必须发挥高考的积极指导作用,处理高考改革与新高中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使高考的主题和内容成为现实。高考与新的高中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利于高校的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就高考制度的改革而言,高考制度只有在与新的高中课程相联系的情况下才是必要且可行的。这也是高考改革目的和本质的体现,是高校改革自身存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同时,高考制度与新高中课程改革之间的有效联系也取决于我国高考制度与高中阶段教育的长期密切关系。简而言之,高考改革一方面必须选拔高校优秀人才,促进和引领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须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与高考的正确结合点即是素质教育。这样,在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逐步实施的背景下,高考必须是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
二、高考选拔与课程标准面向全体考生的研究
有人说,当前社会上应试教育的势力十分强大,给新一轮课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确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尖锐对立确实是当前教育领域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矛盾。但同时也客观地提出了中学教育应如何应对高考选拔和课程改革的问题。参加高考选拔和课程改革是既相关又不同的两件事。众所周知,高考是对部分高校学生的选择性考试,虽然中学教学适用于所有学生,所以用高考指导中学教学是不可行的。同时,任何考试都是一种抽样检查,用考试指导教学本身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与择优选拔部分考生的高考目标具有根本的不同。因此,我们说高考从来没有也不能成为评估中学教学质量的目标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社会如何看待中学考试和教学质量评估,作文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主体来评估学科教学质量。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教育包括学科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以扎扎实实的行动,通过促进全体学生实现课程目标来推进素质教育,这与高考并不矛盾。新语文高考改革应以全面提高学生汉语素养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明白课程改革和高考并不反对:进行课程改革并不是要避免高考或不敢参加高考,而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态,我们应该实施什么样的语言课程,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中文课程以面对高考。
三、依据课程标准命题研究
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概念具体化。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现在对语文素养的讨论很多,这是正常现象,但在高考命题时则必须明确。由于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解释并不全是从操作层面给出的,所以第一线的教师在课程实施时难以把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里面蕴涵了许多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课文中歌颂的人物可以作为学生模仿的榜样,从中习得做人处世的方法。二是审美,课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美好情感、描绘的美好意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语文素养中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内容基本上属于情感态度范畴。语文素养的内涵基本搞清楚了,高考要检测什么、如何检测才能落实和体现在命题中?正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政策制定者亟需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问题上必须做出深入,如果不全方位考虑,一切都是空谈。[2]如果不认真研究,不认真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高考依据课程标准命题仍可能会潜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简而言之,新课程高考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影响素质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我们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加强科学研究,共同克服这一困难。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同方向促进新高中课程的发展。相反,它将阻碍高中新课程改革,并可能导致应试教育的继续传播。因此,高考改革必须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现双向联系,才能带动高中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震萧. 浅议新课程标准与高考的结合新课程标准 现代语文[J].教学研究,2006,(4):10
[2]吴音莹.在限制中突围?在探索中抉择——关于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改革决策参考建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4):1-3
【关键词】 高考;新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将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征。”新的高考汉语课程的改革,一方面需要研究高考本身,另一方面也必须研究与高考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系列问题迫使我们进一步考虑高考改革与新高中课程改革之间有效联系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高考在促进和指导中的独特作用。
一、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是高考改革的价值选择
新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以新时期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教育改革,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趋势,深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课程整合化,倡导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因而此次改革要求各高中采取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评价观,进一步完善校本评价,实行学分制、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和研究性学习,并建立发展性评价,特别是要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地处理好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
要充分实现这些目标和价值观,就必须发挥高考的积极指导作用,处理高考改革与新高中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使高考的主题和内容成为现实。高考与新的高中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利于高校的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就高考制度的改革而言,高考制度只有在与新的高中课程相联系的情况下才是必要且可行的。这也是高考改革目的和本质的体现,是高校改革自身存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同时,高考制度与新高中课程改革之间的有效联系也取决于我国高考制度与高中阶段教育的长期密切关系。简而言之,高考改革一方面必须选拔高校优秀人才,促进和引领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须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与高考的正确结合点即是素质教育。这样,在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逐步实施的背景下,高考必须是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
二、高考选拔与课程标准面向全体考生的研究
有人说,当前社会上应试教育的势力十分强大,给新一轮课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确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尖锐对立确实是当前教育领域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矛盾。但同时也客观地提出了中学教育应如何应对高考选拔和课程改革的问题。参加高考选拔和课程改革是既相关又不同的两件事。众所周知,高考是对部分高校学生的选择性考试,虽然中学教学适用于所有学生,所以用高考指导中学教学是不可行的。同时,任何考试都是一种抽样检查,用考试指导教学本身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与择优选拔部分考生的高考目标具有根本的不同。因此,我们说高考从来没有也不能成为评估中学教学质量的目标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社会如何看待中学考试和教学质量评估,作文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主体来评估学科教学质量。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教育包括学科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以扎扎实实的行动,通过促进全体学生实现课程目标来推进素质教育,这与高考并不矛盾。新语文高考改革应以全面提高学生汉语素养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明白课程改革和高考并不反对:进行课程改革并不是要避免高考或不敢参加高考,而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态,我们应该实施什么样的语言课程,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中文课程以面对高考。
三、依据课程标准命题研究
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概念具体化。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现在对语文素养的讨论很多,这是正常现象,但在高考命题时则必须明确。由于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解释并不全是从操作层面给出的,所以第一线的教师在课程实施时难以把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里面蕴涵了许多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课文中歌颂的人物可以作为学生模仿的榜样,从中习得做人处世的方法。二是审美,课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美好情感、描绘的美好意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语文素养中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内容基本上属于情感态度范畴。语文素养的内涵基本搞清楚了,高考要检测什么、如何检测才能落实和体现在命题中?正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政策制定者亟需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问题上必须做出深入,如果不全方位考虑,一切都是空谈。[2]如果不认真研究,不认真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高考依据课程标准命题仍可能会潜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简而言之,新课程高考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影响素质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我们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加强科学研究,共同克服这一困难。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同方向促进新高中课程的发展。相反,它将阻碍高中新课程改革,并可能导致应试教育的继续传播。因此,高考改革必须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现双向联系,才能带动高中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震萧. 浅议新课程标准与高考的结合新课程标准 现代语文[J].教学研究,2006,(4):10
[2]吴音莹.在限制中突围?在探索中抉择——关于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改革决策参考建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4):1-3
- 【发布时间】2021/4/5 20:26:37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