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究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王秀芳

【机构】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育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往往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知识,从而为促进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地分析一下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但是因为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这就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微课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情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两者融合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难度是逐渐提高的,前面学习的内容也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基础。传统语文知识作为基础,需要教师更系统地教给学生知识点,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文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微课,可利用音频资料拓展教学的内容,从而以多样化的形式教给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内容简短
  微课的内容不适合太多,一般的时间应该在五到十五分钟之内比较合适。还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计划等方面有层次地进行微课的选择,将重难点突出出来,从而以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做到有逻辑性、简短、生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内容的重点部分。例如教师在录制和选择微课资源的时候,首先考虑导入的部分,可以用有趣的动画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教学中来。教师还要将相同类型的知识点归纳起来,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逐渐地展开讲解,从而做到有条理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微课和学问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就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首先教师应该是了解学生的,知道他们存在着哪些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设置微课的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其次微课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构建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具体的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选择高质量的微课
  如果教师想要将微课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就需要保证微课的质量。微课并不是简单地将课堂片段录制下来,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注重微课的制作,甚至认为这都不是重要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优质的微课资源,从而确保两者融合的有效性。
  比如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先从网络上寻找一些微课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制作一些微课。虽然微课并不好制作,但是也并不是不可以实现的,教师只要掌握到其中的关键点就可以了。首先是要制作微课的教案,虽然微课的时间很短,可是它还是有要完成的内容,传统课堂中的很多内容也可以在微课中体现。所以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需要教师先做出来一个整体的框架,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的工作,这样在实际录制中才可以提高微课的有效性。
  另外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也要适当地加入一些生动的形象,从而体现内容的丰富性,突出微课的优势,在挑选微课的时候教师也要严格地进行挑选,选出其中优质的资源,从而以更好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生动、精致的微课往往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围绕微课进行课堂环节设置
  在选择了微课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微课来设置教学的环节,从而让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教学“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默读,然后把自己不会的生字词标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它们。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学习,那么用微课的形式讲解重点字词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微课展示出来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生字词教学恰好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枯燥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等情况,这就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用声音和图像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的内容,发挥微课的优势。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会更加地有效。教师要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科学地运用微课学习
  微课除了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也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因为微课具有简洁、高效等特点,所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微课,让他们了解微课的特点,从而合理地运用它们,提高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微课最常用的地方就是运用在学生的预习活动中。在传统的预习活动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但是如果是运用微课的方式,学生就可以更加地主动,毕竟微课的预习不需要学生主动来完成一些工作,只需要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就可以了。并且经过特别处理的知识点也会更加的简单,同时也可以更加的有趣,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另外除了预习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微课的内容往往更有针对性,所以学生的复习工作也会更加轻松。学生学习得轻松,教师自然也会少了很多的负担,这也是一个有效率的教学过程。
  (四)提高微课利用的有效性
  微课主要运用在预习、讲解、复习这几个部分。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微课视频,并将其中的字词等知识点做成动画、图片,增强学生的记忆。之后再借助一些视音软件,进行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奠定课文的情感基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背景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小萝卜头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将皖南事件的相关背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这往往比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该有效地去选择微课资源,构建有趣的情境,有层次、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后复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相关的资源复制给家长,并将其中的重点和习题加入到其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及时练习。
  (五)构建情境化的互动活动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再加上他们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很容易从一些文字联想到具体的画面上来。科学地运用微课,就可以构建出相应的情境化的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观潮”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在讲解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相应的视频,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最后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地和学生沟通,利用网络和学生交流,拉近双方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也要及时的去解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让教学形式更加地多样化。这也给教师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可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淑春.探究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初等教育,2017(10).
  [2]刘宗英.探究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初等教育,2018(2).
  [3]张雪松.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初等教育,2013(7).
  [4]李洋飞.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初等教育,2018(6).  
  • 【发布时间】2021/7/7 17:20:24
  • 【点击频次】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