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作者】 蒙胜南

【机构】 广西平南县大洲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始终。实施评价时,要围绕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的目标展开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既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达标检测,又是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对获取知识的途径、手段,以及三维目标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的把握,具有诊断、导向、改进和激励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提高“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使学生形成认知习惯和认知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形成数学能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夯实基础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弊端
  以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植根人们的心中,在短时期内很难彻底改变,这种评价模式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成了推行课程改革的瓶颈。这种评价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使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了意义,造成了低效率的课堂教学结果。
  1.重结果,轻过程
  “唯结论”仍然存在于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即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只停留在答案是否标准这一层次,重视知识的领悟和整体掌握,忽视学生探索过程中思维的碰撞以及学生情感的变化。如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概念的出现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在诱导的过程中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问题来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点,进而唤醒学生创新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而有时候学生面对众多的问题总是提不到点子上,面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只好否定学生的思考,直接抛出“核心问题”。其实学生敢于提问,无论有无价值就值得教师去肯定,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研究了问题,进行了思维的碰撞,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都知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是创新、创造的前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养成提问探究的习惯。
  2.重形式,不重实质
  当前课堂评价多数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注重是否把秧田式的课桌摆放形式变成马蹄形、圆形或矩形,小组的分工是否明确,讨论是否按部就班,交流是否积极等。虽然课堂之上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是没有顾及学生心智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取得的实际效果。
  3.评价肤浅化
  纵观这几年的公开课或示范课,优质课竞赛,往往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搞形式,走过场,一堂课就像一本剧本,教师充当了演员的角色,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模式,一气呵成演到底,至于教师和学生具体从中获得多大的益处,可想而知。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以生为本”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之一,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标准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态度和方法以及情感等因素。同时,还要关注到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是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唤醒了学生的潜意识,智能特点有没有得到发挥等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材,设计教法,并能在课堂上针对学情变化及时调控课堂,灵活施教。因此,在教学评价时要遵循以下学习理念。
  (一)课程评价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课改前,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紧扣教材,按教材中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学生成了容器,只是被动接受,听老师灌输大量枯燥的、抽象的概念、公式、原理等,课后又是题海战术,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的训练,记住了很多的东西,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智力和情感也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勤于动脑、动手,并且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归纳总结信息,在切身的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它是知识呈现的一种方式,它不是规范化的确定内容,不能把教学当成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学生机械地学“教材”,这种教学方式会冲击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而应该把教材看成一个知识体系的载体,通过与教材对话,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考、感悟和体验以及搜集到的各种相关的材料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创造智慧的过程,这样不仅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使课程融合了情感,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活力。因此,教师要有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即课程的整合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愉悦学习。
  3.注重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体验
  传统数学课堂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课后题海战术的训练,忽视了数学课程的本质内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产生活,所以学习数学必须和解决实际的问题相联系。教师要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技能,这樣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到数学不再是单调、枯燥的符号,而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有生命力的学科,这样才能使学生爱数学,自主学数学。
  4.课堂体现师生平等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感染和影响的关系,在知识、思维和经验方面是彼此分享,互相学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在教学评价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有权利对教师教学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的,这样通过学生的评价,就可以弥补不足。教师要虚心接受学生的评价,进行有效的反思,重新设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他们各有所获,各有所得。
  (二)评教学目标
  1.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
  以前的教学只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过程和方法的落实,知识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而对情感因素基本上就忽略了,教学评价的重点也放在了知识和技能上了,这样就割裂了三维目标,使教学评价产生了偏差。所以我们在教学评价时要注重三维目标并举,既要重视掌握基本技能和结论性知识,又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2.注重预设性和生成性目标关系
  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既统一又有区别。预设性目标是教师根据学情按照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体系,依据课标理论指导进行有序教学而确立的教学目标。生成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情感及兴趣等素质发展的本质要求而形成的目标。在教学评价时不能紧盯着教案,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死扣过程,这种呆板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情的存在。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成性目标比预设性目标更具有探究的价值,因为它才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再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有价值的研究目标。但也不意味着漫无边际地生成目标,必须在知识体系范围之内进行生成,因此,在教学评价时,要注重预设性和生成性并举。
  3.教学目标实现多元化
  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不尽相同,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就千差万别,因而教师要设计层次性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同层次的收获,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学评价也要有层次性,既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又要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和个性需求,实现评价的层次性,从而科学、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价。
  (三)评教的行为
  “教”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实现教材的整合,在教的过程中实现“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教材”。教师要精心构建教学环境,然后要组织、调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难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时候再进行恰当、精炼的讲解或者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惑。教师成为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同时还要宏观调控课堂,微观把握学生的活动,做好反思研究。(1)转变教师角色。(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3)提高教学的素养。(4)有现代化的教学策略。(5)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
  (四)评学的行为
  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学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好笔记,对教师所讲授的题型要反复练习,课堂上回答问题要精确到标准答案。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的行为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依靠个人力量和集体智慧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并获得知识。主要体现为能自主设计学习过程,并能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既有独立的学习的自控能力,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并能判断有核心价值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搜集资料信息,或者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到生活中寻找信息,研究解决问题,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评教学结果
  教学结果是检测一堂课成败的关键点,但不是终结点,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学生掌握了没有,能不能达到融会贯通,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2)所获取的知识技能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学的合作研究而获得的。(3)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进步。(4)所学的经验和方法是否能够迁移到后续的学习、探究活动中。
  总之,我们要掌握教学评价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评价的功能,使学生形成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凌春花.初中數学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4).
  [2]林宣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7(3).
  [3]朱长安.关于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1).
  [4]于兴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2(8).
  • 【发布时间】2021/8/3 18:57:13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