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作者】 崔秀雷 陈新响

【机构】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化学这门学科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高考的分数中也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化学教学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化学是一门解释现代科学的学科,其应用性特征十分突出,同时化学领域的创新发展也是推动社会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化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在学科素养背景下,基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变,文章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策略展开了浅要探究。
  【关键词】 学科素养;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在当下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环境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与关键,只有让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具备能力去独立学习与探究学科知识。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会运用到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其中的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属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应该必备的思维品质。那么文章将基于核心素养角度,从化学课堂互动、生活情境探究、实践经验总结、合作比赛交流等方面,谈一谈提升学生初中化学思维的方法。
  1、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依据现有认知能力,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认知、理解、联想、突破常规思维定势、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问题,从而对事物提出新的见解或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案,改进或创造发明出对社会有用的先进思路方法及新成果,是一种高层次的思想活动方式。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创新理解”的学科素养要求。理解即认知接受活动,思维是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心理活动,无论是创新理解还是创新思维,关键是创新,理解是创新的前提。化学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科学课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2.1以情境连接化学与生活,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化学课本中存在非常多的概念及性质,而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与性质,将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且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其中,在熟悉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知识,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实现化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相互连接,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和融入感,这对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比如,在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化学核心素养,而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探究化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生活应用价值,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进而以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来展开更为深入的化学知识探究。那么以情境连接化学与生活,可以先从实际的化学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和利用与知识有关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融入一些社会热点、科学文化知识等,使得教学情境具有“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教育意义。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与生活情境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从而创设出生动形象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跟随情境进行思考,进而从中锻炼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
  2.2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创新环境的影响体现在精神与行为两个层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基于平等、民主思想展开教学,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树立人格平等观念,从而破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在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面对该种情况,教师以往常以批评教育方式告知学生要认真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积极性,基于平等角度来讲,教师可通过平等沟通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以及自身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支持。
  2.3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改进传统实验
  化学的理论和应用不能脱离实验,对已知结论的验证需要实验,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仍然需要实验。对中学生而言,实验结果固然重要,在实验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更加重要。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先讲述实验,学习者记录笔记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然后填写实验报告,甚至有些学习者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仅仅是依据教师所讲内容抄写实验报告。在传统实验中,学生只是完成教师命令的实验执行者,思维呆板,缺少创新。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仔细发现问题,突破传统实验的束缚,鼓励学生对陈旧不合理的实验进行改进创新,自主设计实验。
  2.4鼓励学生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新思想一般都是在发生疑问的基础上产生的。质疑有三个方面,第一,向教师质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有特别大的影响,教师也会出错,因此鼓励学生大胆向出错误的教师质疑,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坦诚不足,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师生互动,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让教师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使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二、对教材质疑,高中生对实验现象有着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应当鼓励他们提出一些疑问,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新制氯水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呈无色”,通过提问启发等形式,让学生思考氯气的性质,分析出原因,做好归纳与推理,比较与鉴别,联系与运用。第三,同学互相质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会产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质疑争辩,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和灵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建设祖国和复兴民族之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应慧眼明辨,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范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0(3):248-249.
  [2]唐晓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9):85-86.
  [3]范九荣.注重课堂留白,培养创新思维[J].教育(基教版),2020(10):359-360.
  • 【发布时间】2021/8/3 18:58:40
  • 【点击频次】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