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数据链的英语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
——结构式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计问题是教学进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堂课的课前导入、直观讲授、随堂练习、总结分析、师生互动等环节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思维品质
一、前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我们知道,一堂课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
二、无效提问的现象的分析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提问——回答”。笔者经过近一年对其他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进行观察,以及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发现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意义”的提问。提问的内容没有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而是提一些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低水平的认知问题较多,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教学的不严谨。教师过多地提出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很多,收效甚微。
2.“自我中心”的提问。一些教师遇到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或者学生答错时,就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缺少耐心,一心想着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考虑让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知识,而是教师自己在表现,存在着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教学现象。
3.“跳跃式”的提问。正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朝着本节课内容的某环节进行时,教师突然提出与学生思维脱节的问题后进入新的教学环节,使人感觉转入新的学习内容时太突然,缺少衔接的艺术性和逻辑性。
4.“答案式”的提问。提出问题后,只关心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忽略学生回答的过程,不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5.“简单”的提问。提问多数是“yes or no”的一般性问题,或者是课文的表层理解的记忆性问题,缺少深层理解的开放性问题。
6.“单一化”的提问。教师大多采用“教师——整体学生”和“教师——个体学生”的师生问答,较少采用“学生——学生”,“小组——小组”,“学生——教师”的提问形式。
7.“袭击式”的提问。先点名,后提问。这种方式的提问一是不能调动整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给被点名学生压力,感到突然袭击,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8.提问后评价简单化或无评价。有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提出了一定难度的问题后,需要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后才能够得出答案,但当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教师只点评对或错。
三、实例分析
笔者通过近一年对英语课堂的观察,对无效提问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整理并制作成以下表格。通过数据记录的方式对教师一堂课的问题类型、回答方式、回应态度、对话深度等进行记录,进而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以某老师的课堂为例,该教师任教的内容为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Unit 2 Traveling Around(Reading),如下表记录所示:
记录说明:根据问题分类及问题个数,记录的数字对应该教师课堂上提问的种类及该问题种类对应的问题个数的顺序,如:问题类型中的记忆性问题,“4,6,7......”分别表示该教师本节课的提问中记忆性问题为第4个、第6个、第7个......,以此类推。后一栏的百分比表示本节课该教师的课堂行为占比(此表也可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提问记录)。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该教师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本节课表层理解的记忆性问题居多性,所以学生的回答多属于认知记忆性回答;问题很少为拓展性问题,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第二,学生回答方式基本为让学生齐答和叫举手者回答两种。教师没有把握提问的时机,让很多学生失去课堂表现的机会,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不能反映出课堂的真实水平。第三,教师的评价简单化。该教师基本上都是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解释学生回答内容,甚至干脆以自己代答,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第四,课堂结构不均衡,缺少全体学生发展的意识。从表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有的数据基本上没有任何体现,更不用提提问的对话深度了。
四、有效课堂提问的思考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改进: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提问不应该是随意的,而是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所提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中心。
2.难易适中,注意科学性。提问前,教师要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
3.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4.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提问及学生回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要多运用引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课堂提问的变化。
5.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对学生的回答要热情鼓励,即使差生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积极答问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着重表扬他对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今后要注意的不足之处。对优等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时,当然要鼓励,促进他“更上一层楼”。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6.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
五、结束语
课堂问答的有效性,不仅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施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问题,少提无意义的问题,多提激发思维的问题,少提无聊的问题,多提激发兴趣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也更有利于促进我们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仁学.课堂提问,定有“学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科学出版社,1999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发布时间】2021/8/3 19:04:41
- 【点击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