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索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几何又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何图形是初中几何的基础,数学教师应把几何图形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寻其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初中几何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探索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初中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07011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实践性,学习几何知识要有较高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思维能力。几何图形是平面几何的一个基础内容,正确认识几何图形,看懂几何图形,会画几何图形是学好几何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努力探索和研究其教法,寻求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几何就要从认识几何图形开始,教师要从引导学生识图、认图、画图开始,逐步将学生引入几何学习中。因此,数学教师要把探索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见解。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情境导入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如何运用情境介绍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必须来自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现象,现实中的数学是由不同的环境形成的,因此现实中的数学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情境导入后引出话题,可以扩大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帮助。
例如,以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节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但这其中蕴含了数学道理,大家发现了么?”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再让同学来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最后教师利用视频或是动图展示这首古诗“动起来”是什么样的效果,接下教师继续进行讲解:“我们最常见的几何图形是正方形和长方形,那么如果将这两种图形按着对角线拉伸,它会变成什么呢?”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认识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事实上,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简单地依靠模仿和记忆,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模式具有被动接受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些丧失。因此,教师应该强调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独立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以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几组三角形,课堂上发到每个小组学生手里,上课时,教师利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本课导入,然后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本课的内容,再根据事先发给他们的辅助工具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回检查每个小组的探究进度,在学生有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然后利用剩下的时间进行本课的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对几何图形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教学。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
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建筑、家具、机器零件等方面的图片作为课件。屏幕上出现了各种漂亮的现代化中外建筑,学生们一下子就被这多姿多彩的建筑吸引了,教师借机发问,“怎么样,好看吗?”“好看!”“那么建造这些漂亮的建筑首先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哪位同学能回答?”课堂上立马有同学举手,“第一步应该画图纸。”“对了!画图纸是建筑的第一步……高楼万丈平地起,任何事物都是从最简单的做起,下面同学们再看屏幕。”教师将下载的简单机器零件图片展示了出来,“这些机器零件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我们要将它用线条表现出来还是要花费一定的脑筋。”说完,按照教材的要求,向学生演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处理方法,又用美术中的透视画法做了演示。提高现代化辅助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巧妙结合生活几何知识,渗透几何变换思想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渗透变换思想过程中要着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几何知识,实现渗透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变换思想,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授“画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剪纸“喜”字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他们能够发现其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总结:“像这样物体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就说这个物是对称的。”接着,教师可结合生活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学生之间可自由讨论和交流,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部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诸如雪花、蝴蝶、奖杯、飞机、天安门、雨伞等。然后设计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尝试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是轴对称图形。如此,教师将生活信息与几何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现象渗透几何变换思想。
五、灵活运用几何教学教具,深化学生理解
从当前的初中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数学教学中的几何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为实现几何变换思想的有效渗透,教师需灵活运用各种教具、多媒体演示或实物道具等。初中数学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模具,不仅可增强学生对图形变换规律的感性认识,还能调动他们学习几何变换思想的热情和兴趣。应用几何教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和视觉感受,可有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并推进几何变换思想的形成。比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过程中,这一知识点中蕴涵的几何变换思想是平移,教师可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出新课内容。接着,教师可利用实物教具展开教学,让学生利用三角板尝试画出一个相同的三角形,实现三条边和三角形的平移;或者让两名学生同时参照一个三角板进行画图,然后相互比较是否全等,同样是对平移变换思想的渗透。不过,教师在应用教具时,需和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尽量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理解几何变换思想。
总之,几何图形这些数学内容都是较为立体的内容,不能只用课本传授法,要学会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有兴趣的去学习这一课的内容,要学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几何图形的意义,为以后相关课程打下基础。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逐渐加强,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姚莲.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何图形建模初探[J].中学参考,2014.
[2]万梅.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教与学,2015.
【关键词】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探索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初中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07011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实践性,学习几何知识要有较高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思维能力。几何图形是平面几何的一个基础内容,正确认识几何图形,看懂几何图形,会画几何图形是学好几何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努力探索和研究其教法,寻求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几何就要从认识几何图形开始,教师要从引导学生识图、认图、画图开始,逐步将学生引入几何学习中。因此,数学教师要把探索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见解。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情境导入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如何运用情境介绍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必须来自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现象,现实中的数学是由不同的环境形成的,因此现实中的数学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情境导入后引出话题,可以扩大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帮助。
例如,以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节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但这其中蕴含了数学道理,大家发现了么?”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再让同学来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最后教师利用视频或是动图展示这首古诗“动起来”是什么样的效果,接下教师继续进行讲解:“我们最常见的几何图形是正方形和长方形,那么如果将这两种图形按着对角线拉伸,它会变成什么呢?”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认识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事实上,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简单地依靠模仿和记忆,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模式具有被动接受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些丧失。因此,教师应该强调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独立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以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几组三角形,课堂上发到每个小组学生手里,上课时,教师利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本课导入,然后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本课的内容,再根据事先发给他们的辅助工具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回检查每个小组的探究进度,在学生有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然后利用剩下的时间进行本课的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对几何图形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教学。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
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建筑、家具、机器零件等方面的图片作为课件。屏幕上出现了各种漂亮的现代化中外建筑,学生们一下子就被这多姿多彩的建筑吸引了,教师借机发问,“怎么样,好看吗?”“好看!”“那么建造这些漂亮的建筑首先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哪位同学能回答?”课堂上立马有同学举手,“第一步应该画图纸。”“对了!画图纸是建筑的第一步……高楼万丈平地起,任何事物都是从最简单的做起,下面同学们再看屏幕。”教师将下载的简单机器零件图片展示了出来,“这些机器零件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我们要将它用线条表现出来还是要花费一定的脑筋。”说完,按照教材的要求,向学生演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处理方法,又用美术中的透视画法做了演示。提高现代化辅助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巧妙结合生活几何知识,渗透几何变换思想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渗透变换思想过程中要着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几何知识,实现渗透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变换思想,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授“画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剪纸“喜”字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他们能够发现其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总结:“像这样物体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就说这个物是对称的。”接着,教师可结合生活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学生之间可自由讨论和交流,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部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诸如雪花、蝴蝶、奖杯、飞机、天安门、雨伞等。然后设计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尝试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是轴对称图形。如此,教师将生活信息与几何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现象渗透几何变换思想。
五、灵活运用几何教学教具,深化学生理解
从当前的初中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数学教学中的几何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为实现几何变换思想的有效渗透,教师需灵活运用各种教具、多媒体演示或实物道具等。初中数学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模具,不仅可增强学生对图形变换规律的感性认识,还能调动他们学习几何变换思想的热情和兴趣。应用几何教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和视觉感受,可有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并推进几何变换思想的形成。比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过程中,这一知识点中蕴涵的几何变换思想是平移,教师可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出新课内容。接着,教师可利用实物教具展开教学,让学生利用三角板尝试画出一个相同的三角形,实现三条边和三角形的平移;或者让两名学生同时参照一个三角板进行画图,然后相互比较是否全等,同样是对平移变换思想的渗透。不过,教师在应用教具时,需和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尽量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理解几何变换思想。
总之,几何图形这些数学内容都是较为立体的内容,不能只用课本传授法,要学会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有兴趣的去学习这一课的内容,要学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几何图形的意义,为以后相关课程打下基础。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逐渐加强,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姚莲.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何图形建模初探[J].中学参考,2014.
[2]万梅.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教与学,2015.
- 【发布时间】2021/10/9 14:03:06
- 【点击频次】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