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 熊礼刚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沿滩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重要性不必说。相对于小学来说,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是较为吃力的,其中数学学科就更是感觉“伤脑筋”。数学从初二开始出现了无法解决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时也成为了许多学生的“梦魇”。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与城市学生家长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农村初中学生与城市初中学生学习数学也就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种种不利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我们农村初中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如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实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
  【关键字】 初中数学;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老师就应该主动跳进题海,让学生跳出题题海。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许多数学老师用题海战术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他们上课满堂灌,作业一大堆,一有机会就占用学生时间,各类非中考学科往往成了他们的数学课堂。通过这些题海战术训练使得部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较为优秀,但多数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一般,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讨厌数学。
  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空中楼阁,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引导学生学习。下面笔者结合27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抓好预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良好的预习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加强了学生在解题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2、上课专心听讲并积极参与。
  听得懂不等于说得通,做得来也不如讲得来。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上台大胆展示、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回答问题、讲解问题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举一反三的能力。
  3、指导学生做好数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培养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习惯,克服了大脑记忆限制。指导学生做笔记要边听边记,在保证听懂的基础上来做笔记,记录要简洁。良好的笔记,需要记住一堂课的重难点知识、易错知识。通过做笔记来加深这些知识的印象,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提高。
  4、重视数学草稿本。
  草稿本不能“草”。学生的草稿如果乱七八糟,东一处,西一处,会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难度。杂乱的草稿,让学生在誊抄时抄错、回看时晕头转向、检查过程出错,经常重新浪费时间打草稿。正确的草稿,应该是布局分明、步骤清楚、字迹干净,不仅不浪费时间反而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同时也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5、认真完成作业,做好“错题集”。
  家长在家要督促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不懂的问题找老师解答,不允许学生上网搜索作业答案。长期上网搜索作业答案,会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降,以后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布置作业还应该有完成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定时完成作业,这样能培养学生解题的速度。
  良好的错题集,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与思维的薄弱点,有目的的进行查漏补缺。针对错题进行举一反三的变式变换训练更能拓宽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培养学生复习归纳的习惯。
  万变不离其宗,通过知识归纳能让学生在归纳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每一天的反思,定期的整理笔记、错题集,能使散乱的知识点系统化。通过复习归纳可以加强记忆、深化知识,理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要立足课本,切勿好高骛远。不能错误认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一味的讲难讲偏讲怪、讲竞赛。要重视基础,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1、初一是以为学生打基础为主的年级。
  这一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在课前、课中、课后具体该做什么给予学生一步一步的耐心指导,要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草稿、错题集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这一阶段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数学思想(简称“三基”)的培养,不能追求难度与进度。不要死记硬背,不要机械模仿,不能重结果轻过程,要追求“理解与掌握”,要能“溯本求源”看透数学知识的本质。
  在基本能力方面重点放在运算能力的培养上。一个运算能力强的学生,数学不会差到哪里去,反之一个学生运算能力差,数学不会有多好。运算能力差的学生解题速度慢、解题的正确率低,到了初三学生解题速度与正确率都跟不上,数学成绩将会快速下降。
  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面要初步建立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对应例习题要适中不能“偏难怪”,要求不能过高只需初步理解,在解题时有这些思想意识即可。
  2、初二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年级。
  这一阶段仍然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数学思想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增多、难度增大,特别是几何内容增加、推理难度增大,让较多学生感觉力不从心,无法跟上,成绩开始下滑。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一定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基础题、中等题的训练让学生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再利用感悟所得思想方法去解决相对应的拔高题型,最后进行对比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实质,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教学方法上讲究由易到难,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归纳总结找到解题通法、提炼出数学模型。
  这一阶段要防止学生“懂得起不必做”轻“三基”现象,不能让他们好高骛远只对“难题”感兴趣。重视“三基”即防止了“两极分化”现象,也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同时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更加扎实。
  3、初三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年级。
  这一阶段重点帮助学生把散乱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综合运用。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三基”,有了坚实的“三基”才不会是无水之萍。
  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涉及面广,知识具有概括性与系统性。如《一元二次方程》把初中方程知识全面覆盖,如《圆》涉及整个初中几何知识,如《二次函数》可把初中各类知识涵盖。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要在学习初三新知识时同时对初一二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
  这一阶段还得重视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熟悉并运用常用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体现
  老师教学过程应体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数学思想的传授,以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为重心。课前应有目的、有层次地精选例习题与作业;课中应做到“精讲精练”,同时要以学生为本做到随机应变、收放自如;课后要总结反思,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1、备课必须精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进行变式变换。
  备课时要找到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例题、习题。这些例习题必须要有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及其运用的能力。
  老师要做到对所选例习题进行变式变换,这就需要让老师跳进题海,不断归纳总结,不断创新。针对这些例题、习题要以一两个题进行变式变换,能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式变换能避免题海战术,能大大节约学生读题、解题的时间,能快速让学生把握数学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
  2、“温故而知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老师在讲解新知识尽可能的通过旧知识自然而然的推导得到,让学生不感觉“陌生”。知新而温故,在讲解完新知识后老师要把新旧知识进行相互关联,让知识形成体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讲课语言精炼和简约。
  老师讲课一定要做到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能让简单问题复杂化。老师要把每一句话说得通俗易懂,不能重复啰嗦。学生对老师的模仿,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做到精简而准确的进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4、培养学生“质疑”思想。
  老师要在重难点处设疑,要引导学生无疑处生疑。让学生有自主,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要使教学过程变成生疑、释疑和觉悟的过程。
  5、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得教会学生“审题”。审题时要抓重点,快速理解题意,挖掘隐蔽的条件,把条件、结论与知识点挂钩,把握解题的大方向。根据条件和目标整体考虑题目,准确的画出图形或示意图。
  教会学生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模型以及解题口诀,让学生在解题时能灵活运用。如解题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面积法”、“赋值法”等等。如基本模型或基本图“一线三垂直”、“手拉手模型”、“对角互补模型”、“中点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等。如解题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遇到角平分线向两边作垂线”、“中点中线中位线,平行连线紧相连”等等。
  6、布置作业应该具备“巩固性”与“延续性”。
  作业不能只是当天所讲知识内容,应该做到知识循环滚动、层层递进,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复习与待续发展作用。老师不能购买资料作为作业,应该是根据所教的学生情况,自己编写作业。
  7、数学测试的方法与目的。
  检测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起着一定反馈作用。检测内容一定要体现本阶段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编写。
  通过检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某段时间整体都很“浮躁”很“飘”时,检测内容可适当加大难度,让学生冷静下来认真学习;当学生在某段时间整体都很“压抑”很“丧气”时,检测内容可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高兴一下,提高他们自信心。
  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以生为本
  老师教得好不一定学生学得好,学习并不是单方面的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协作的结果。老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1、注重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有趣也要合理,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热情,对知识的探究充满期待。
  课堂活动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独特的解题思维能力。
  2、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
  当学生出现畏难心理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要肯定学生一定能学好,不吝啬表扬语言,让学生觉得“我能行”、“我可以的”、“我越来越聪明了”。老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学困生的“闪光点”,要让这些“闪光点”进行扩大化,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不抱怨不放弃,要关爱学生,要以情动人,让学生产生情感期待。和学生做朋友,拉近师生距离,让师生关系融洽,从亲近老师转化为亲近数学。
  五、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笔者执教27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对数学题的研究,一直致力于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亲身感受每一道所涵盖的知识内在联系及拓展能力。不断的归纳总结各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总结的各类数学模型、各种数学基本图也越来越丰富,自己的解题能力与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六、结束语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重视一点一滴,重视每一次备课,重视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学习,重视每一次课堂效果,重视每一次作业反馈,重视教学过程的一点一滴,更要重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就在师生一起为一道好题、一个妙招而欢呼喝彩中开始。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浅析初中教学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2016年
  [2]戎敬仁《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1994年
  • 【发布时间】2021/12/4 16:07:24
  • 【点击频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