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提问过于随意、缺乏启发性、学生主体性未得到重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课堂提问的问题,精心设计,提出趣味性、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提问应当贯穿数学课堂,成为助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手段。同时,数学提问,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通过数学提问,有效地改变过去知识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提问艺术,通过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数学主动思维,发掘学生的潜力,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虽然重要,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堂提问过于随意而缺乏系统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能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环节,形成系统化的课堂提问体系,通过富有逻辑性的、连贯性的数学问题,实现好的提问效果。而在当前的小学數学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呈现随意性较大的现状。例如,很多教师在备课的环节,并没有认真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性而发,想着就提一个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课堂提问缺乏系统性。这种过于随意、缺乏综合思考的数学提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最终影响了课堂提问效果的提升。
(二)课堂提问缺乏启发性
启发性的数学提问,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提问效果。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启发式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提问艺术。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问题都因为显得过于局促而缺乏启发性,例如:“1+1=?”的课堂提问,笔者认为不能算作课堂提问,因为类似的提问方式并不能彰显提问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义不大。但这样的提问方式,却又是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惯用的手法,即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数学提问方式,虽然这样的提问也能实现一定的课堂互动交流效果,但对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意义不大。
(三)课堂提问没有兼顾学生全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当面向学生全体,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问题回答等都是“优等生”的权利。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思维比较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快速做出解答;另一方面,“优等生”的数学思维相对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向教师提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焦点自然会在优等生身上,从而出现对其他学生关注不够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容易出现班级的两极分化严重,最终不利于学生全体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精心设计问题,增强趣味性
精心的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过于随意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尤其是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利用问题进行导入、开展课堂教学等,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圆的性质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笔者利用问题进行课堂知识巩固:“一场赛车比赛,有三辆车参赛,第一辆车的车轮是圆的、第二辆车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三辆车车轮是三角形的,现在:三辆车同时、同地出发,哪一辆车会赢呢?”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结合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学生很快了解了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因富有儿童情趣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有利于取得好的提问效果。
(二)启发式提问,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所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多采取启发式的课堂提问,利用启发式的数学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在启发式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串”的形式,结合一连串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由简入难,层层相扣,最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应用题解题:“粮店要进货,大米40吨,面粉的数量是大米的3倍,大米和面粉共有多少吨?”类似的应用题对学生而言并不难,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提问:“该题要求的是大米和面粉共有多少吨,需要关注哪些条件?解决该题的关键是什么?”等,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有利于让学生抓住题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强化学生主体,开展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当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在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级等,将目标设计为“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同时,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开展教学评价,学会“回头看”,明确自己在提问中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励,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学生回答不出时,冷冰冰地说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堂课你是怎么学的?”等。积极的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现状,积极进行课堂提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优质的、有效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安仁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32).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提问应当贯穿数学课堂,成为助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手段。同时,数学提问,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通过数学提问,有效地改变过去知识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提问艺术,通过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数学主动思维,发掘学生的潜力,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虽然重要,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堂提问过于随意而缺乏系统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能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环节,形成系统化的课堂提问体系,通过富有逻辑性的、连贯性的数学问题,实现好的提问效果。而在当前的小学數学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呈现随意性较大的现状。例如,很多教师在备课的环节,并没有认真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性而发,想着就提一个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课堂提问缺乏系统性。这种过于随意、缺乏综合思考的数学提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最终影响了课堂提问效果的提升。
(二)课堂提问缺乏启发性
启发性的数学提问,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提问效果。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启发式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提问艺术。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问题都因为显得过于局促而缺乏启发性,例如:“1+1=?”的课堂提问,笔者认为不能算作课堂提问,因为类似的提问方式并不能彰显提问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义不大。但这样的提问方式,却又是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惯用的手法,即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数学提问方式,虽然这样的提问也能实现一定的课堂互动交流效果,但对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意义不大。
(三)课堂提问没有兼顾学生全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当面向学生全体,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问题回答等都是“优等生”的权利。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思维比较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快速做出解答;另一方面,“优等生”的数学思维相对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向教师提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焦点自然会在优等生身上,从而出现对其他学生关注不够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容易出现班级的两极分化严重,最终不利于学生全体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精心设计问题,增强趣味性
精心的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过于随意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尤其是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利用问题进行导入、开展课堂教学等,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圆的性质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笔者利用问题进行课堂知识巩固:“一场赛车比赛,有三辆车参赛,第一辆车的车轮是圆的、第二辆车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三辆车车轮是三角形的,现在:三辆车同时、同地出发,哪一辆车会赢呢?”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结合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学生很快了解了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因富有儿童情趣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有利于取得好的提问效果。
(二)启发式提问,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所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多采取启发式的课堂提问,利用启发式的数学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在启发式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串”的形式,结合一连串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由简入难,层层相扣,最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应用题解题:“粮店要进货,大米40吨,面粉的数量是大米的3倍,大米和面粉共有多少吨?”类似的应用题对学生而言并不难,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提问:“该题要求的是大米和面粉共有多少吨,需要关注哪些条件?解决该题的关键是什么?”等,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有利于让学生抓住题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强化学生主体,开展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当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在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级等,将目标设计为“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同时,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开展教学评价,学会“回头看”,明确自己在提问中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励,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学生回答不出时,冷冰冰地说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堂课你是怎么学的?”等。积极的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现状,积极进行课堂提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优质的、有效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安仁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32).
- 【发布时间】2021/12/4 16:08:02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