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 【发布时间】2022/1/17 12:03:20
- 【点击频次】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