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动手实验,理清关系

 

【作者】 吕 娇

【机构】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

  一、课前分析与思考 
  “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材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直观估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然后通过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验你的估计?”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猜测,探索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最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实验结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教材这样编排,意在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经验的积累,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时,往往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是教材给出的,学生在教材的要求指导下进行猜测及实验;操作方式是按照课本提示的,学生只是照做。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是刻板的,学生的“牛鼻子”始终被教材的无形的“绳子”牵着。
  如何才能使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占据主导权,真正体验探索的乐趣?对此,我有以下设想:实验验证环节提供尽几组不同大小的圆柱和圆锥,当各个小组做出的实验结果不一致时﹐再引导学生质疑和交流,从而找到规律并总结出求圆锥体积的公式。同时,我又有思考:这样大范围的实验是否有必要(即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不完全相等的情况,是否一定需要通过实验,才能证明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课上做这样的实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学生经历了过程,但思维得到提升了吗?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实验?能不能做到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既明白做实验的必要,又充分经历实验的过程,同时还在思维水平上有所发展呢?
  细读教材指导用书和教材﹐我发现本单元练习中有这样的三道题:
  (1) 教材第22页第6题:







  (2)教材第23页思考题: 
  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 1∶6。如果圆锥的高是4.2厘米,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如果圆柱的高是4.2厘米,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 
  (3)教材第25页第5题: 
  一块圆柱形橡皮泥, 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①把它捏成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的圆锥形,高是多少厘米? 
  ②把它捏成高是6厘米的圆锥形, 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从本单元整体来看,在研究圆锥的体积时,教材注重分析圆锥和不同圆柱之间的关系,都是围绕“圆柱和圆锥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来设计问题,控制其中一个变量相等,变换其它两个量。从学生平时的练习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解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 的相关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对“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时圆柱和圆锥高的关系”“高相等,体积也相等时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的关系”则处于一个思维“混沌” 状态,所以遇到类似问题,常常容易出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不能真实经历实验真探究,得到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深入理解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操作与实践
  数学是研究数量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所以,我决定采用课前布置实验,课堂集体交流,整理总结的方式,从探索圆锥与不同圆柱之间的关系入手﹐教学《圆锥的体积》。
  (一)实验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估计他们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关于体积的猜想。
  (二)实验器材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底面积相等,圆锥高是圆柱3倍的圆锥和圆柱、高相等,圆锥底面积是圆柱3倍的圆锥和圆柱、 橡皮泥、沙子、水。
  (三)实验目标
  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底面积和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方法的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实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控制变量和等量代换的思想。
  (四)实验过程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一:出示冰激凌甜筒图片,如何测量圆锥的体积呢?
  问题二:出示近似圆锥的麦堆图片,提问学生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
  2.问题引领,提出猜想。
  问题一:圆锥体积可能与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呈现一个圆锥和4个不同的圆柱,如果要研究这个圆锥的体积,你选择哪个圆柱?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和圆锥。学生观察,自然发现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引导学生猜想圆珠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3.自主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提出猜想后,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在课前实验探究,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圆锥的体积》实验报记录告单






  4. 课堂汇报,问题质疑。
  第一组学生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型容器。用圆锥形容器装满大米,表面用直尺刮平后倒入圆柱形容器,反复3次后大约可以将圆柱形容器装满,说明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
  第二组学生选择底面积相等,圆锥高是圆柱3倍的圆锥和圆柱,将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倒入圆柱形容器中,大约可以倒满。
  第三组学生选择高相等,圆锥底面积是圆柱3倍的圆锥和圆柱,用圆锥形容器装满水,高圆柱形容器,圆柱大约装满。还有学生逆向思维,把圆柱注满水,在将圆柱中的水倒入圆锥,大约也可以倒满。
  明确这些方法都是将圆锥体积转化成其他物体的体积进行实验,最终得到圆锥体积是等高等底的圆柱的1/3。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1/3。








  5.回顾反思,学以致用。
  (1)出示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讲述计算方法,再根据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进行计算。
  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6题,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三、课后感悟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这样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亲历实验,实践探究,体会“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数学乐趣。这节课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和尝试,到底是“教”好学生,还是“教好”学生?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 【发布时间】2022/1/17 12:08:22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