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习作评讲呼唤多元性评价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表达学生思想活动和认识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们敞开心扉表达内心世界的桥梁。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评价,它立足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参与。是对学生小学语文习作中的情感、态度及习作能力、习作成果各方面内容进行评价,通过教学尝试,发现在习作教学中,对整个习作过程进行通过多渠道的评价,发现学生习作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关键词】 习作;多元;评价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应侧重于“导”。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策略,以强化改进与激励功能,实施开放性、多元性与创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一、用心“评”,呵护想写写好
1.精批细评,重在赏识。这里的“精批”,并非指对整篇文章进行增、删、调、换等手术化的修改,而是教师对学生初稿中的优点进行放大处理。闪光的词句,精彩的描写,新颖的构思,都要用红笔不遗余力地标出。不管长短,文末总该留一些激励性的点评。因为红色记号传递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对其作品的认同。基础好的学生,教师侧重于发现其精彩的篇章构思、巧妙的细节处理;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在句子的运用上多勾画;基础差的学生,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成为教师的表扬所在。“信任,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这片习作教师的评价是呵护幼小的童心,扶持稚嫩的双翼,使他们勇敢地起飞。
2.细梳慢理,运筹帷幄。除了与学生进行点对点的心灵交流,还要进行纵向梳理。要如医生般敏锐,准确找出主要病症,逐条记载,并开出相应“药方”。一般每次习作后的讲评,宜选择一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解决的重点。如果贪多,面面俱到,学生会无所适从,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以写“亲情”题材的作文为例,学生大多爱写生病后父母的付出,甚至不切实际地夸大其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确定本次讲评的重点是解决材料雷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对习作题材进行相关统计,用事实说话;其次,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寻找本次习作中出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题材,二是巧妙地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教师可充分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罗列出在该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名单,在文本对应的部分做好记号。此举是发挥优秀作文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优生无疑也是一种评价,让优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比较中提升。
二、借评旨导,生成赏析创作
1.指点迷津。对于作文中存在的主流问题,不去刻意放大,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巧妙地通过褒扬,帮助学生明了正确的方法,打开思路,获得灵感。
以讲评亲情作文为例:
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张统计图表:“同学们,这是老师就本次习作大家选择的材材进行的统计,仔细看看图表,有什么想说的吗?”“老师,我发现写生病的太多了,占百分之三十呢。”“还有写到学校送衣物文具的也不少。”
“老师,我认为总写一样的内容会给人大同小异的感觉。”教师取出一本作文:“咱们看吴斌,他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选择的是妈妈深夜下班回家为他盖被子这件小事。事情小,但却那么真,情却那么浓!”同学们都向吴斌投去羡慕的眼光,而吴斌呢,早羞红了脸。要知道,他可是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
老师巧借对学困生吴斌的评价,指导如何选材。教师又抽出几本,“有一双慧眼的可不少呢,文杰写了冬天的夜晚做作业时妈妈帮自己焐手,妈妈的关爱暖了他的心也润了老师的眼哪。还有沙浩更是与众不同,他写了自己犯错后爸爸对他严厉的教育,爱有很多的方式,这真是另辟蹊径,别有风味。还有……”一本本打开,介绍,赞赏评价。学生们屏气凝神听着,他们的小脑瓜此刻一定在拼命搜索与亲人相处的美妙时刻,一定在找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常。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他们选择的材料有什么特点吗?”“……”
此教学片段中,教者不高高在上,当头棒喝,不直接告诉学生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在评价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巧妙地引导他们去思考、辨别、搜寻、总结。教师选择表扬的几本作文传递的是这样的信息:选材的角度要小,感情要真;选材的视野要宽,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有时候严厉也是一种爱……只要用心体会,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双发现材料的慧眼。
作文评讲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该讲的一定不能含糊。在写作技巧、选材方法等方面要巧妙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兴趣盎然中领悟、学会、掌握方法,做到“润物细无声”。
2.精彩展示。这也是对优等生评价的一种极好方式。给学生登台亮相的机会,让他们在评价中获得自豪感,声情并茂朗读的同时更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习作讲评中,光教师选择几篇作文进行表扬,这种课堂交流是单调的,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的位置,容易产生疲劳。教学中,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尽量给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朗读展示可遵循从词到句再到段、学生水平从低到高的原则,让大多数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满足,产生不同程度的愉悦感,这种美好的感受将成为其不断进取的强大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作品置身于全班这个大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思路,为进一步完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看教学片段:
“写亲情类文章,不光要有好的材料,还得有精彩的细节描写。陈树云的文章中有一段相当感人,咱们请她来读读。”教者此刻俨然成为一个主持人。
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陈树云激动地走上讲台,深情地朗读起来:“不知过了多久,耳畔响起了外公苍老的声音:‘看,我摘了一袋枇杷呢!’我扭过头,发现外公浑身湿淋淋的,头上的雨水不住地往下滴,一直流进脖子里……外公为了我,竟然冒着这么大的雨去摘枇杷!我心头一热,泪无声地滑落。”
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眼里有莹莹泪光在闪烁。
“这个片段为什么能打动你呢?”
“我觉得文章写得真实感人。外公为了我,冒着大雨摘枇杷,令我想起了爷爷,他为了我什么都愿意做。这种爱真的像山那样厚重。”“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比如外公的声音是苍老的,还有那一直往脖子里滴的雨水,外公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听着有鼻子酸酸的感觉。”“作者的心理活动也点缀得恰如其分。”孩子们评得头头是道。
教师顺势小结:“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倾听语言,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这就是细节。只要用心,每个人都会写出属于你的精彩。”
亲情作文,除了材料的选取,还要注意细节的处理。该教学片段,通过一个个细节的展示,着力让学生明白如何成就细节。在学生倾听的同时为他们打开一扇情思奔涌的闸门,为后续的修改创作铺平了道路。
3.互动生成。老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通过多渠道的习作评讲知道,到达高潮。教师把舞台彻底让给学生,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让他们综合运用刚才老师教给选材、细节处理的办法进行鉴赏。
这一轮有别于上面片段式的展示,它侧重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三类文章,进行全局的、综合性的评点、修改。一类是优秀作文的锦上添花类,一类是骨感作文的丰肢美体类。当然还可以是跑题作文的认祖归宗类等等。
第一类,操作程序:由优秀作品的主人当众朗读,学生随时打断,进行合理的建议,集体认同后,再读。期待结果:全员参与,共同进入作品的意境,无论是作者本身,还是参与修改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修改的乐趣,获得语言的积累。
第二类,选择有代表性的肢干不错但语言空洞笼统的作文,由教者事先打印下发,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拿出修改意见,然后在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融入其中,积极动脑,主动评判。教师这时候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只在有疑处解疑,在争执处提供自己的建议。
这个环节,实现了生生、生本、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是对学生本课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的整体构思能力大有裨益。
4.自我完善。江河奔流终入海,上面课堂的每个环节其实都是指向最终的自我修改。通过刚才的评点、赏析,学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时就应该趁热打铁,放手让他们投入到品评、修改、创作自己的作文中。要通过仔细阅读,思考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入潜心修改的过程。部分不够自信的学生可以先写出简短的修改意见,请教老师或同学后再进行二次创作。
三、用情抒评,铸就整体提升
1.关注群体,养成良好习惯。通过课堂上的观摩、互动,很多学生很快找到了二次创作的灵感,但也有部分学生听起来动心,做起来闹心。把再次作文看作机械重复的苦差事。为了确保讲评课的效益,教师就要做有心人,督促这些学生拿起笔,认真对待自己的作文,重新审视它,不机械照搬,把再创作当作学习的乐趣。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学生做心理疏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学习品质的健康发展,此举是老师用情感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行为评价。而这一切,来源于教师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每一个学生无私的关爱。
2.个别辅导,关爱弱势群体。作文讲评还有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关注习作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榜样的示范引领就能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来。教者尤其要关注这类极个别的学生,除了放大他们的优点外,必要时还得帮助他们选材,手把手地教他们组织语言,此举是老师用情感行为对学困生给予肯定的行为评价,一次不行,两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说的也许就是这个理吧。教师就是用情感、用行为进行评价,铸就了学生整体习作得提升。
【关键词】 习作;多元;评价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应侧重于“导”。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策略,以强化改进与激励功能,实施开放性、多元性与创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一、用心“评”,呵护想写写好
1.精批细评,重在赏识。这里的“精批”,并非指对整篇文章进行增、删、调、换等手术化的修改,而是教师对学生初稿中的优点进行放大处理。闪光的词句,精彩的描写,新颖的构思,都要用红笔不遗余力地标出。不管长短,文末总该留一些激励性的点评。因为红色记号传递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对其作品的认同。基础好的学生,教师侧重于发现其精彩的篇章构思、巧妙的细节处理;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在句子的运用上多勾画;基础差的学生,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成为教师的表扬所在。“信任,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这片习作教师的评价是呵护幼小的童心,扶持稚嫩的双翼,使他们勇敢地起飞。
2.细梳慢理,运筹帷幄。除了与学生进行点对点的心灵交流,还要进行纵向梳理。要如医生般敏锐,准确找出主要病症,逐条记载,并开出相应“药方”。一般每次习作后的讲评,宜选择一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解决的重点。如果贪多,面面俱到,学生会无所适从,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以写“亲情”题材的作文为例,学生大多爱写生病后父母的付出,甚至不切实际地夸大其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确定本次讲评的重点是解决材料雷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对习作题材进行相关统计,用事实说话;其次,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寻找本次习作中出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题材,二是巧妙地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教师可充分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罗列出在该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名单,在文本对应的部分做好记号。此举是发挥优秀作文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优生无疑也是一种评价,让优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比较中提升。
二、借评旨导,生成赏析创作
1.指点迷津。对于作文中存在的主流问题,不去刻意放大,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巧妙地通过褒扬,帮助学生明了正确的方法,打开思路,获得灵感。
以讲评亲情作文为例:
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张统计图表:“同学们,这是老师就本次习作大家选择的材材进行的统计,仔细看看图表,有什么想说的吗?”“老师,我发现写生病的太多了,占百分之三十呢。”“还有写到学校送衣物文具的也不少。”
“老师,我认为总写一样的内容会给人大同小异的感觉。”教师取出一本作文:“咱们看吴斌,他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选择的是妈妈深夜下班回家为他盖被子这件小事。事情小,但却那么真,情却那么浓!”同学们都向吴斌投去羡慕的眼光,而吴斌呢,早羞红了脸。要知道,他可是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
老师巧借对学困生吴斌的评价,指导如何选材。教师又抽出几本,“有一双慧眼的可不少呢,文杰写了冬天的夜晚做作业时妈妈帮自己焐手,妈妈的关爱暖了他的心也润了老师的眼哪。还有沙浩更是与众不同,他写了自己犯错后爸爸对他严厉的教育,爱有很多的方式,这真是另辟蹊径,别有风味。还有……”一本本打开,介绍,赞赏评价。学生们屏气凝神听着,他们的小脑瓜此刻一定在拼命搜索与亲人相处的美妙时刻,一定在找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常。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他们选择的材料有什么特点吗?”“……”
此教学片段中,教者不高高在上,当头棒喝,不直接告诉学生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在评价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巧妙地引导他们去思考、辨别、搜寻、总结。教师选择表扬的几本作文传递的是这样的信息:选材的角度要小,感情要真;选材的视野要宽,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有时候严厉也是一种爱……只要用心体会,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双发现材料的慧眼。
作文评讲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该讲的一定不能含糊。在写作技巧、选材方法等方面要巧妙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兴趣盎然中领悟、学会、掌握方法,做到“润物细无声”。
2.精彩展示。这也是对优等生评价的一种极好方式。给学生登台亮相的机会,让他们在评价中获得自豪感,声情并茂朗读的同时更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习作讲评中,光教师选择几篇作文进行表扬,这种课堂交流是单调的,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的位置,容易产生疲劳。教学中,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尽量给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朗读展示可遵循从词到句再到段、学生水平从低到高的原则,让大多数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满足,产生不同程度的愉悦感,这种美好的感受将成为其不断进取的强大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作品置身于全班这个大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思路,为进一步完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看教学片段:
“写亲情类文章,不光要有好的材料,还得有精彩的细节描写。陈树云的文章中有一段相当感人,咱们请她来读读。”教者此刻俨然成为一个主持人。
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陈树云激动地走上讲台,深情地朗读起来:“不知过了多久,耳畔响起了外公苍老的声音:‘看,我摘了一袋枇杷呢!’我扭过头,发现外公浑身湿淋淋的,头上的雨水不住地往下滴,一直流进脖子里……外公为了我,竟然冒着这么大的雨去摘枇杷!我心头一热,泪无声地滑落。”
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眼里有莹莹泪光在闪烁。
“这个片段为什么能打动你呢?”
“我觉得文章写得真实感人。外公为了我,冒着大雨摘枇杷,令我想起了爷爷,他为了我什么都愿意做。这种爱真的像山那样厚重。”“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比如外公的声音是苍老的,还有那一直往脖子里滴的雨水,外公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听着有鼻子酸酸的感觉。”“作者的心理活动也点缀得恰如其分。”孩子们评得头头是道。
教师顺势小结:“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倾听语言,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这就是细节。只要用心,每个人都会写出属于你的精彩。”
亲情作文,除了材料的选取,还要注意细节的处理。该教学片段,通过一个个细节的展示,着力让学生明白如何成就细节。在学生倾听的同时为他们打开一扇情思奔涌的闸门,为后续的修改创作铺平了道路。
3.互动生成。老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通过多渠道的习作评讲知道,到达高潮。教师把舞台彻底让给学生,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让他们综合运用刚才老师教给选材、细节处理的办法进行鉴赏。
这一轮有别于上面片段式的展示,它侧重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三类文章,进行全局的、综合性的评点、修改。一类是优秀作文的锦上添花类,一类是骨感作文的丰肢美体类。当然还可以是跑题作文的认祖归宗类等等。
第一类,操作程序:由优秀作品的主人当众朗读,学生随时打断,进行合理的建议,集体认同后,再读。期待结果:全员参与,共同进入作品的意境,无论是作者本身,还是参与修改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修改的乐趣,获得语言的积累。
第二类,选择有代表性的肢干不错但语言空洞笼统的作文,由教者事先打印下发,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拿出修改意见,然后在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融入其中,积极动脑,主动评判。教师这时候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只在有疑处解疑,在争执处提供自己的建议。
这个环节,实现了生生、生本、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是对学生本课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的整体构思能力大有裨益。
4.自我完善。江河奔流终入海,上面课堂的每个环节其实都是指向最终的自我修改。通过刚才的评点、赏析,学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时就应该趁热打铁,放手让他们投入到品评、修改、创作自己的作文中。要通过仔细阅读,思考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入潜心修改的过程。部分不够自信的学生可以先写出简短的修改意见,请教老师或同学后再进行二次创作。
三、用情抒评,铸就整体提升
1.关注群体,养成良好习惯。通过课堂上的观摩、互动,很多学生很快找到了二次创作的灵感,但也有部分学生听起来动心,做起来闹心。把再次作文看作机械重复的苦差事。为了确保讲评课的效益,教师就要做有心人,督促这些学生拿起笔,认真对待自己的作文,重新审视它,不机械照搬,把再创作当作学习的乐趣。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学生做心理疏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学习品质的健康发展,此举是老师用情感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行为评价。而这一切,来源于教师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每一个学生无私的关爱。
2.个别辅导,关爱弱势群体。作文讲评还有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关注习作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榜样的示范引领就能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来。教者尤其要关注这类极个别的学生,除了放大他们的优点外,必要时还得帮助他们选材,手把手地教他们组织语言,此举是老师用情感行为对学困生给予肯定的行为评价,一次不行,两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说的也许就是这个理吧。教师就是用情感、用行为进行评价,铸就了学生整体习作得提升。
- 【发布时间】2022/1/17 12:08:41
- 【点击频次】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