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数学简便运算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简便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形式入手,而是通过运算定律让学生进行比较,区别各个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这样就会因为简便运算的方法比较多,作为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找规律,抓住关键数之间的联系,运用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加强训练,学生才能有效掌握简便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关键词】 简便运算;技巧;策略;能力
今天,和孩子们进行了简便运算的复习。在批改课堂小测验时,我发现了一道简算题错得比较多:12.4-2.4×5=(12.4-2.4)×5=50。为什么会这样算呢?我边改边想,并马上去问正在自由复习的甘冬婷,她振振有词地说:“12.4-2.4刚好得整十数呀,所以把他们两个数先算呗。老师,这样难道不行吗?”看着她疑惑的眼神,唉,我算是服了你了,真是一个小糊涂虫!
每次到了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阶段,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特别是针对学生在简便计算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错误现象,就令我头疼不已。孩子们经常犯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有的孩子经常将各种运算定律张冠李戴,不加辨析乱用一通;更有甚者,不能简便计算的也挖空心思去简便,结果绕了一大圈后反而算错了。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为了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我们要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简算的需要,从而自主地选择最简方法,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一、深入理解运算定律
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尤其是简算,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
1.重视课前系统整理。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参与整理运算定律,在整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理的知识点具体详细,例如:思考(1)学过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2)举例子说明。(3)运算定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4)收集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简算题。(5)出题考一考同桌。这些知识提纲让学生理清思路,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2.注重课中交流。
教师需要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给学生学习的时空,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把学生推向数学学习的前台。让他们在课中交流,充分地讲出整理的知识点,其他学生不断地补充,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完善认知结构。学生在自己举出的例子中明白定律的意义,分析出乱用定律简算的错因。如,25×32,有的学生写成(25×4)×(25×8)。问其原因,是这样理解的:32=4×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25分别和4、8相乘。其实,这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理解不透,不明白乘法分配律的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
简便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数学计算是枯燥乏味的,学生是不感兴趣的。但我认为,运用简算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些看似乏味繁杂的计算题,当探索到一种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会为之欢呼,为之雀跃,这样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复习练习中有一道计算:999×222+333×334,如果不用简便方法,学生会在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当我看到部分学生愁眉苦脸的样子时,就引导学生重新思考:999和333有什么关系?学生认真观察后就会豁然开朗,思路打开了。把999变成333×3,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得到333×3×222+33×334。太简单好用了!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感觉。这样不仅使学生探索到了规律,又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并在求知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和运用简算的兴趣。
三、增强计算技巧,掌握灵活的简算方法
为了计算简便,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灵活的简算方法及计算技巧,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如计算3.4×0.125 +4.6×0.125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因此可以得出(3.4+4.6)×0.125 。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可进一步深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举一反三,如依次出示:1.25× 0.34 + 4.6 × 0.125 ,3.4 ÷8+ 4.6 × 0.125 这样,学生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乘除法的灵活结合规律,学生同样可以在各种例子中有所体会。例如:64×12÷8 = 64÷8×12 125÷25×8 = 125×8÷25 学生练习后会发现:在一个只有乘除法两种运算的算式中,可以把数字带上它前面的运算符号灵活移动位置,有时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又如:64×25×4 = 64×(25×4) , 25×64÷8 = 25×(64÷8),
125×25×32 = 125×8×25×4。告诉学生连乘中看到25就想到乘4,看,125就想到乘8。
学生在练习中惊喜地发现,还有更有趣的呢。添上( ),小括号里面原来是“×”变成“÷”,原来是“÷”变成“×”。1200÷25÷4 = 1200÷(25×4)在课堂中举例验证规律,推广应用规律。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运算方法,选择比较简便的计算,发现计算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简算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与速度。
四、错题订正,提升能力
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容易出错的简算题目,也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容易混淆的,易错的题,作为资料保存,并加以分析和比较。例如:4.05-2.8+1.2=4.05-(2.8+1.2), 68+32÷4=(68+32)÷4 , 12.5×1/4+3.5÷4=(12.5+3.5)÷(1/4×4)=0 有的学生为了简算,不管运算是否合理,随意添加小括号,强硬改变运算顺序,结果是大错特错。因此,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看准运算符号,观察数字的特点,想清楚是否能用简算方法进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的的能力,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计算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必须及时分析病因,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99 +1÷99+1学生容易将99+1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99+1)÷(99+1)相混淆。分析了错因,就想办法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1.认真审题,善于观察。这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保证。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 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思考是否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例如5.72+2.5×4.18+4=(5.72+4.28)+(2.5×4)。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对于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是学生对于各种运算定律还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其次,把各种运算定律混淆起来,分析能力差,分析不到位,只着眼于数字。
2.细心计算,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
3.耐心检查,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预防错误发生。例如:560÷16÷5用简算是560÷(16×5)=560÷80=7结果正确吗?检查时用一般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看一看答案是否与简算的一样。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 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有效的复习好简便计算,使学生达到计算时又快又对,不仅正确无误,而且方法合理、样式灵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学思结合,积累经验,力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简算好策略,以拓展学生运算思路,提高运算速度及正确率!
【关键词】 简便运算;技巧;策略;能力
今天,和孩子们进行了简便运算的复习。在批改课堂小测验时,我发现了一道简算题错得比较多:12.4-2.4×5=(12.4-2.4)×5=50。为什么会这样算呢?我边改边想,并马上去问正在自由复习的甘冬婷,她振振有词地说:“12.4-2.4刚好得整十数呀,所以把他们两个数先算呗。老师,这样难道不行吗?”看着她疑惑的眼神,唉,我算是服了你了,真是一个小糊涂虫!
每次到了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阶段,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特别是针对学生在简便计算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错误现象,就令我头疼不已。孩子们经常犯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有的孩子经常将各种运算定律张冠李戴,不加辨析乱用一通;更有甚者,不能简便计算的也挖空心思去简便,结果绕了一大圈后反而算错了。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为了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我们要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简算的需要,从而自主地选择最简方法,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一、深入理解运算定律
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尤其是简算,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
1.重视课前系统整理。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参与整理运算定律,在整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理的知识点具体详细,例如:思考(1)学过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2)举例子说明。(3)运算定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4)收集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简算题。(5)出题考一考同桌。这些知识提纲让学生理清思路,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2.注重课中交流。
教师需要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给学生学习的时空,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把学生推向数学学习的前台。让他们在课中交流,充分地讲出整理的知识点,其他学生不断地补充,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完善认知结构。学生在自己举出的例子中明白定律的意义,分析出乱用定律简算的错因。如,25×32,有的学生写成(25×4)×(25×8)。问其原因,是这样理解的:32=4×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25分别和4、8相乘。其实,这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理解不透,不明白乘法分配律的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
简便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数学计算是枯燥乏味的,学生是不感兴趣的。但我认为,运用简算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些看似乏味繁杂的计算题,当探索到一种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会为之欢呼,为之雀跃,这样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复习练习中有一道计算:999×222+333×334,如果不用简便方法,学生会在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当我看到部分学生愁眉苦脸的样子时,就引导学生重新思考:999和333有什么关系?学生认真观察后就会豁然开朗,思路打开了。把999变成333×3,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得到333×3×222+33×334。太简单好用了!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感觉。这样不仅使学生探索到了规律,又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并在求知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和运用简算的兴趣。
三、增强计算技巧,掌握灵活的简算方法
为了计算简便,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灵活的简算方法及计算技巧,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如计算3.4×0.125 +4.6×0.125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因此可以得出(3.4+4.6)×0.125 。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可进一步深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举一反三,如依次出示:1.25× 0.34 + 4.6 × 0.125 ,3.4 ÷8+ 4.6 × 0.125 这样,学生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乘除法的灵活结合规律,学生同样可以在各种例子中有所体会。例如:64×12÷8 = 64÷8×12 125÷25×8 = 125×8÷25 学生练习后会发现:在一个只有乘除法两种运算的算式中,可以把数字带上它前面的运算符号灵活移动位置,有时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又如:64×25×4 = 64×(25×4) , 25×64÷8 = 25×(64÷8),
125×25×32 = 125×8×25×4。告诉学生连乘中看到25就想到乘4,看,125就想到乘8。
学生在练习中惊喜地发现,还有更有趣的呢。添上( ),小括号里面原来是“×”变成“÷”,原来是“÷”变成“×”。1200÷25÷4 = 1200÷(25×4)在课堂中举例验证规律,推广应用规律。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运算方法,选择比较简便的计算,发现计算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简算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与速度。
四、错题订正,提升能力
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容易出错的简算题目,也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容易混淆的,易错的题,作为资料保存,并加以分析和比较。例如:4.05-2.8+1.2=4.05-(2.8+1.2), 68+32÷4=(68+32)÷4 , 12.5×1/4+3.5÷4=(12.5+3.5)÷(1/4×4)=0 有的学生为了简算,不管运算是否合理,随意添加小括号,强硬改变运算顺序,结果是大错特错。因此,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看准运算符号,观察数字的特点,想清楚是否能用简算方法进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的的能力,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计算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必须及时分析病因,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99 +1÷99+1学生容易将99+1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99+1)÷(99+1)相混淆。分析了错因,就想办法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1.认真审题,善于观察。这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保证。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 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思考是否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例如5.72+2.5×4.18+4=(5.72+4.28)+(2.5×4)。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对于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是学生对于各种运算定律还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其次,把各种运算定律混淆起来,分析能力差,分析不到位,只着眼于数字。
2.细心计算,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
3.耐心检查,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预防错误发生。例如:560÷16÷5用简算是560÷(16×5)=560÷80=7结果正确吗?检查时用一般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看一看答案是否与简算的一样。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 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有效的复习好简便计算,使学生达到计算时又快又对,不仅正确无误,而且方法合理、样式灵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学思结合,积累经验,力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简算好策略,以拓展学生运算思路,提高运算速度及正确率!
- 【发布时间】2022/1/17 12:14:38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