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作者】 崔兰花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更是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培育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拼搏和合作精神,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社会集体之中。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积极发展的最佳状态,包括能正确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人际关系和谐,反应适度,经得起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意志坚定,不怕困难,情绪乐观稳定,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有道德和法制观念。
  一、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体育竞技和体育锻炼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逐渐增强自理能力和生活本领,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了组织纪律性、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但增强了学生坚定地意志品质,使学生对社会人生有更好的认识,懂得接纳别人和快速融入社会集体,敞开心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败能力,使学生拥有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力量,为学生走入社会,迈向成功殿堂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协调的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求我们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等,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便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素养,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师形象,具有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具备勤勉负责、和蔼可亲、乐观活泼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坚强的毅力。体育课在室外进行,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教师具有的人格魅力,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对于组织好体育课教学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改变传统的讲解方法,运用启发式、诱导式的讲解方式,使学生做到想、练、思结合,激活学生的思维。抓住时机,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进行体育教学中,遇到一些技术性强、难度较大而学生兴趣不大的练习内容时,应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教学,并身体力行,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激励、鞭策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体育练习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失败与成功,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应及时鼓励,进行赏识教育,使之在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内容,在不断成功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做”为终端,“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心设计场地,合理安排器材,适当改变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努力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把体育教学真正变成快乐体育的课堂。结合教材特点,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差异性,改革体育课成绩传统的考核方法,可采取教师评定,同学互评与自我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立体的考核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客观的、整体全面的评价。
  五、利用游戏法与比赛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游戏法与比赛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与比赛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课外竞赛、两季运动会是对体育课有益的补充和促进。开展体育活动,举办运动会,其项目的设立应当丰富多彩,以吸引人人参与。人人参与,才能激发每个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六、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启发学生心理自觉的教育
  教师应运用心理学原理适时、恰当地诱导,通过丰富多彩、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训练,强化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在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个阶段中,都要求教师以会谈、心理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治、问题分析等活动为手段,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自助过程,让学生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在这种自助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准提高完善自身的方向,即从别人那里获得心理启发和支持,内化并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了解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常常获得成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人格品质的不断完善。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内心世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这样才能达到愉悦心灵、陶冶情操的育人目标。
  • 【发布时间】2022/1/17 12:15:12
  • 【点击频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