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高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课程改革表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放眼学生的未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 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等。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立足学生的主体性,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文理念。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人文精神;意义与途径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 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 象的高度珍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人文精神的层次直接影响民族文 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意义重大
(一)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初中历史教学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秉承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颁发的《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 境意识”。在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 求中,也贯彻了这一精神。通过科学教育, 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方法,培养 创新意识; 通过人文教育,教育学生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关 注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科学知 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运用历史教 学中丰富的人文知识,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道德情操、情感意志、性格品质等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 挖掘历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一,充分利用初中历史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初中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蕴涵 的人文精神,积极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积极主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如在学习“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时,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官兵 浴血奋战、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从而自觉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学习“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时,让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不忘国耻、国难,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明白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拓展历史教学资源。例如,组织学生歌唱《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等抗日救亡歌曲,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表达的情感,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从艺术的角度感受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精神。这样,既拓宽 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多方位、多角度 理解历史的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 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和表演音乐剧,理解 抗战歌曲对民众的唤醒、激励和振奋作用, 体会抗战人民群众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其人文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感受其中蕴涵的人文精 神。通过参观,学生了解民族英雄事迹,加 深对历史的理解,激励他们热爱祖国、为国 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要以史为鉴,激发立 志报国的坚强决心,逐步培养人文精神。
(二)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学通常有讲述法、图示法、视频解读法、课堂活动法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精心选择能展现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其中,讲述法是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讲述时要注意内容顺序和教学目标,将具有人文精神的内容讲得富有感染力,真正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视频解读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如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百团大战》等视频,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知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而不惜牺牲自己、勇于奋斗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其中的人文精神。此外,还可以利用问题探究法、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 科学设计能力测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设计科学的能力测试,检测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体验与培养无处不在。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设计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让学生通过能力测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这样的测试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 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 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教书育人,初中历史教育课程不仅需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历史知识结构,对历史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同时也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峰.人文价值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17(17):19.
[2]李高原.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7(10):205.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人文精神;意义与途径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 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 象的高度珍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人文精神的层次直接影响民族文 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意义重大
(一)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初中历史教学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秉承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颁发的《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 境意识”。在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 求中,也贯彻了这一精神。通过科学教育, 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方法,培养 创新意识; 通过人文教育,教育学生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关 注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科学知 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运用历史教 学中丰富的人文知识,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道德情操、情感意志、性格品质等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 挖掘历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一,充分利用初中历史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初中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蕴涵 的人文精神,积极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积极主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如在学习“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时,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官兵 浴血奋战、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从而自觉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学习“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时,让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不忘国耻、国难,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明白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拓展历史教学资源。例如,组织学生歌唱《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等抗日救亡歌曲,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表达的情感,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从艺术的角度感受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精神。这样,既拓宽 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多方位、多角度 理解历史的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 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和表演音乐剧,理解 抗战歌曲对民众的唤醒、激励和振奋作用, 体会抗战人民群众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其人文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感受其中蕴涵的人文精 神。通过参观,学生了解民族英雄事迹,加 深对历史的理解,激励他们热爱祖国、为国 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要以史为鉴,激发立 志报国的坚强决心,逐步培养人文精神。
(二)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学通常有讲述法、图示法、视频解读法、课堂活动法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精心选择能展现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其中,讲述法是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讲述时要注意内容顺序和教学目标,将具有人文精神的内容讲得富有感染力,真正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视频解读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如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百团大战》等视频,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知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而不惜牺牲自己、勇于奋斗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其中的人文精神。此外,还可以利用问题探究法、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 科学设计能力测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设计科学的能力测试,检测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体验与培养无处不在。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设计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让学生通过能力测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这样的测试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 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 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教书育人,初中历史教育课程不仅需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历史知识结构,对历史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同时也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峰.人文价值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17(17):19.
[2]李高原.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7(10):205.
- 【发布时间】2022/1/17 18:06:01
- 【点击频次】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