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作者】 马晨晨

【机构】 吉林省通化集安市大路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世纪50年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为了迎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世界各国开始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商业界等社会各界也逐步提高了人才标准,从而引起人们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素质的关注。80年代以来,要求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来看待的呼声愈来愈高,人们普遍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确立教师的专业性地位,并建立起与这一专业性职业相适应的衡量标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性质逐步由非专业、半专业向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因而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探讨。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论述。这些观点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就教师职业整体的专业发展,有学者认为,应当从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等六个方面的特征来加以界定;就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而言,有学者认为,教师需要有自己独特而富有整体性的高标准的专业修养,其中包括关于教育理念、结构和内容都具有特殊性的知识和技能修养,以及含有交往、管理等多种从事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工作能力与创造能力。教师必须经过并不比造就医生和律师要简单或容易的专业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结为: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其中内在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知识和技能显然构成了专业发展的基础,而专业意识和实践性知识则构成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中的教师来自集安市大路镇学校,由此校领导推荐。A老师,教龄23年,吉林省优秀大队辅导员,通化市优秀教师,在校多次年度评优,曾获得过省级、市级讲课比赛一等奖二等奖。A老师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与积累,如今是学校教师中的“品学兼优者”,是教师、学生、校领导们公认的优秀教师。
  二、A老师专业发展历程研究
  (一)A老师专业成长自述
  我是1989年中师毕业(26岁,集安市进修学校),然后分到农村,回到了我的母校
  我毕业时被安排教了语文,并且安排了个重活,一来就教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还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和音乐课的老师。因为校长就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我感觉压力很大,农村比较重视考中专,考高中。分来这么一个语文老师,那么年轻,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家长不信任,自己也没经验(主要是没经验),所以特别用心,生怕教差了。那时的用心也没什么方法,就是靠自己,靠手头的教参,(那时学校没电脑,也没有图书馆)有时间就看书,反复分析课文。那时候我住在学校里,农村学校的夜晚,除了我那个办公室,其他老师都在打牌,只有我一个人在那备课。我也是一个特别爱玩的人,并且一玩起来就很疯的那种,但是那时我每天晚上都坚持备课,11:00之前没睡过觉。全凭一种自觉,这么坚持了一年,最后成绩不错,排在市里前几名(也是有强手领着吧)。在那里的三年,我送了两个毕业班。从第四年开始任班主任。我有一个老师对我很好,他曾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他告诉我,老师想要教好学生得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学识,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见识,我们这本来就是农村学校,如果老师就是井底之蛙,那学生更没办法跳出农村,走出大山。
  那年假期,我在长春函授,报的是东北师大的课程。走出大山后,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精彩,更坚定了我要不断学习带领学生们走出大山的信念,经过两年的学习,我拿到了东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这两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回到学校我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了学习的理论做支撑,我开始就琢磨到底该往哪方面使劲,到底该做些什么,我开始抓学生作文,提高学生课堂阅读能力,重点从这方面入手。那年班里的孩子挺好的,尤其是作文,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的作品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在农村,孩子发表文章是一件大事,自己感觉也很好!那批学生毕业后,我又带了一批三年级的学生,我重抓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过我指导的学生有好多获得了省级国家级作文大赛获奖证书,在学校我狠抓教学,我是这个学校出了名的严师,但是只是在教学上要求的比较严格,平时我的学生跟我像哥们似的,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我也一样很关心他们在学校的生活。
  学校的要求很多,要成绩,要好的课堂表现,课堂发言,实现了你就成功了。我总是被动地按照学校要求去做,从没有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去达到要求。但遇到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也有时候自己去看看书。要说自己的想法,是从新校长来了以后。突然感觉当老师也不一定是非得按照别人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也有自己定的目标,干了这么多年,有些方法也掌握了。根据自己所想设定的培养孩子的特点目标去做了一些事情。尤其对我刺激最大的是我静下来深思自己孩子的一步步成长,需要考虑自己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你培养孩子出现的困惑其实就是自己培养学生的困惑。你想一个家长需要一个怎样的孩子来适应这个社会,一个老师就应该培养怎么样的孩子。当我的孩子逐渐长大时,我更加思考,怎么样让班里的孩子成长为适应这个社会的孩子,怎么样培养理想的孩子。视角转变,我不只是一个老师,更站在家长父母角度考虑怎么样培养孩子。许多东西换位了。我以前也没想过要多少荣誉,培养出来的好孩子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最大的肯定。荣誉是一张纸,当你面对家长感激的目光,面对孩子那期待的眼神,这时老师的虚荣心是最容易满足的。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有时比较容易受感动。学生表现出来的对我一点点的喜欢、爱、感激,我就那么满足,那么感动。我没有刻意去追求这些东西,其实是有机会,这些东西给我,我高兴;没有,我也没觉得少什么。当为了孩子着想,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时,办法就有了。学生也慢慢跟老师亲了,被学生接受了。带着对学生的感情,我用笔记录下孩子的成长(但没坚持下去)。感觉很累,特别是感觉没空管自己的孩子时,我就放弃了。学生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是孩子,我没有这个权利。不能为了你的事情,耽误了孩子的事情。工作能做下去,需要记时记一记,就行了。
  (二)A老师专业发展现状
  A老师看起来很随和,跟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可我在心里有些敬畏她,跟她聊天时总是小心翼翼。对A老师的了解主要通过阅读她的教学随笔、博客文章进行。读A老师清新隽永的文章,我时常被她打动,感觉做A老师的学生太幸福了。A老师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成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思想在勤勉地反思中绽放。
  1.A老师的两篇教后反思
  从文本对话到课堂对话——我教《去年的树》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时时热泪盈眶,我已经深深地走进了文章中。
  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朋友之间的这种友情,把学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中,我以有感情地朗读为主线,抓住几个重点场景,指导学生朗读:一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二是鸟儿历尽千辛万苦寻找朋友的情景;三是鸟儿面对已经化作灯火的朋友唱歌的场景。我根据情感的不断加强,在每次指导朗读时,开始都用描述性的语言,还原文本中的场景,让学生在我的语言渲染中进入情境,进行朗读;之后,我再进一步在渲染中收束并进一步向前推动,使学生的情感步步深入。指导朗读中,尽量略去不必要的分析,始终以感情为主线,不打破那种意境。我为了能给学生以完整的情感体验,把树根、门和小姑娘的答话的语气全指导读完后,才集中处理小鸟的语言,这样就把小鸟那种一次次询问,一次次伤心,一次次失望的情感体会得深刻,读时自然动情。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把整堂课的高潮设计在这里,但我没有让学生去读文字,而是设计了课件,我用音乐、图像创设一种情境,并配以导语,课堂上,同学们在情境中,走进了小鸟和大树的心灵里,于是,有许多孩子情不自禁地落泪了,情之殷殷,言之切切:
  “大树朋友,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呀,我舍不得你,难道你忘了我们曾经的约定了吗?”
  “再见了,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你这位好朋友的。”
  “大树,我来了,我来实现我对你的承诺了,可是你为什么要离开呢?你知道我有多么想你吗?”
  “大树,我还记得,在炎热的夏天里,你为我遮挡烈日,大雨到来时,你为我遮雨,你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可是现在你就要离开我了,我好想你呀!”……
  有一个孩子特别伤感的喊道:“那些猎人为什么要砍掉大树呀!”
  是呀!自然界中总有一些是我们无法把控的东西,我们不能保证友情永远都
  能够存在,因此把握好现在,珍惜我们的友情。
  这时音乐响起,周华健那略带伤感的《朋友》在教室里响起,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眼里含着泪花。大屏幕上徐徐出现一行字: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的珍爱,是有诺必践。
  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在这样意境中,紧接着,在伤感的音乐声中,我让学生将鸟儿与树作最后告别的情景写了下来。
  不到半个小时,本以为只是个小练笔,却发现刚上四年级的孩子,竟然大部分都写了300多字,这让我震撼。
  课堂教学——返朴归真执教《索溪峪的野》后的反思
  今天,我讲了课文《索溪峪的野》,结果大家的评价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主要原因是我在备课时,准备并不是十分充足。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这篇文章,而确定下思路后,准备的时间就不多了。等我备完课后,已经是凌晨半点了。所以,真正准备的时间就在第二天的一、二节课。我不可能把所有的导语、过渡语都背过,也不可能对课堂上发生的所有的情况都设想到。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我只有在明确我的目标的情况下,自己做相应的处理,说相应的话,按照平时课堂的训练那样进行对文本的解读。因为随意了,所以自己的一些想法,反倒很自然地就体现出来了;因为随意了,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多了,就很容易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可以深究的亮点,找到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东西。我想,这可能就像是学生的写作,从开始追求华丽的词藻,到喜欢体味平淡中所包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回归了,就容易被接受了,所以就容易被打动,被感染。
  这节课能够得到认可,我觉得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备课的时候是在给我的学生量体裁衣。我是在找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是把教学中学生所需要体会的东西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他们能把山的磅礴之美、惊险之美同男子汉的气势、冒险精神结合起来,把那种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的美同女同学那种婉转、阴柔之美结合,达到理解和认识的统一。这也是一种返朴归真。
  另外,我觉得,许多时候,我是有想法,不敢大胆地去实施,总觉得没有经过专家的认可,自己拿不准。就像这堂课,许多设计都是听了专家上次的评课后,才做的决定的,要说以前自己没有做,不对,有的还经常做,像学课文前的过渡,像对写课题的指导,像课堂那种交流的语言,但是到了上公开课时就不敢用了。为什么?生怕用了别人会挑毛病,不想让别人挑毛病,结果就把自己的想法给禁锢了,这就像开窗放进阳光一样,同样也会有风沙和苍蝇。我现在发现,一个人,不要因害怕出丑而去回避干什么事,因为你在掩盖你的缺点的时候,往往连同以往的优点也一并掩盖了,缺点无法掩盖,但是优点却可以张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住别人的眼球,那么缺点就反而被掩盖了。可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吧。这正是一种大胆地将自己的真实展示的返朴归真。
  另外,我感觉一个教师,要大胆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教材,要做到教材是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被教材所支配。这篇文章不是讲读课文,但是它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时我们就不能说因为他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就不敢把它讲得多了,非得一节课完成,两节课就不行。如果活的人被规定束缚住手脚,那么人的主动性就会被扼杀。我们教学要清楚我们的目的,只要能发展学生,这堂课怎样上,都是正确的。形式都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教材是为发展学生而编的,既然我们的改变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为何不变?如果永远不变,那么教育就不到发展。社会在发展,教育若不发展,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自己的课堂推向一个高潮,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使情感得到升华,就像这一课中的游人一样,被索溪峪这种野性的美感染着,也能变得走向纯朴,自然,能更深入地理解,如同作者所体会的那样。
  A老师是个爱思考的教师。以上是她的两篇教后反思,如何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还要使学生有所启发,师生共同进步,是A老师备课中经常考虑的问题。A老师做到了吃透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A老师先做了文本的“知音”,能够因文而异,活用教材,又把对文本的理解外化为教学设计,从而在课堂中实现了师生基于文本的对话,并能抓住时机,及时练笔,通过学习本文,师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在第二篇教学反思中她一再强调这节课准备地并不是很充分,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这节课,事实上正是因为A老师对这节课的反复研究,先吃透了教材,才有了她课上对教材的超越。在讲课过程中,大胆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教材,而不是被教材所支配。后来连续听了A老师五节课,每次都有这样的体会,A老师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她的课上得清新而有风格,她从来不照本宣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吃透教材后总想着如何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A老师说:“语文教学不是单纯地字词句篇的掌握,要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积累语文素养,要利用好手中的课本,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返朴归真。”
  2.班级管理,且行且思
  A老师是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每次去她们学校,我最愿意去的班级就是四年级二班。走进四年级二班,让人有一种踏实温暖的感觉。小小的教室干净温馨,充满浓浓的书香气。问问身边的学生,她们都说因为她们有A老师这个好妈妈家。
  A老师像妈妈一样爱着班里的这些孩子们,与孩子们的关系是那样的融洽,课间经常可见学生们簇拥着A老师,A老师笑成了一朵花。当我向A老师取经时,A老师笑着说:“孩子们都是小人精,你真心对她们好,她们知道的。但是我刚接手这个班时可不是这样的。有次班会学生还联名要求换班主任呢。因为我对她们要求太严了。我的标准是必须要有好的课堂常规,班里要有良好的班规,但是学习上一点儿都不能马虎,为了探讨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跟老师打起来都没关系,但是绝不能无理取闹。班里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妈妈是真心希望孩子们好的,也要讲究方法,让学生理解你,感受到你对她们的关心和爱护!”
  A老师爱她的学生,更懂得管理学生要动脑筋,要有方法,单纯用爱去感化学生,有些学生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新学期开始,A老师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在抓好常规的班干部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小队建设,试着放手,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竞选产生组长,然后由组长在班主任分成的几个层次同学中选组员,由组长负责安排本组队员的座次,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共同成长。这一尝试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A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她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班级管理的小文章——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我的地盘我做主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我们也能上讲台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偶拾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课堂小景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关注“小Q”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摸着石头过河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未雨绸缪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石阻长流
  班级管理,且行且思——放飞理想
  就这样在且行且思中,A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班级管理风格。
  (三)同事眼里的A老师
  A老师为人随和,在同事中有极好的人缘。多年从事语文教研的她也乐于跟别人分享教学上的点滴收获。同一年级组的一名语文老师就曾深有感触地说过:“A老师肯下功夫,有什么想法愿意和我们交流,我们很受启发。我们有问题也愿意向A老师请教。”许多老师佩服A老师敢想敢做,不服输的精神:“A老师很有能力,更有自信,敢想敢干。,我们都很佩服A老师。我和A老师年龄差不多,我就没那个心了。”A老师工作积极,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她干,比如说兄弟学校之间举办联研活动,需要老师出课、讲课,费时费力又不讨好,别人不参加,她报上名了。她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起个带头作用。但是有些老师为此对她有看法:“A老师人很随和,我们相处得很好。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不动以党员自居,报名就报名吧,还说党员就要起个带头作用。”
  (四)学生眼里的A老师
  看到A老师语文课上师生关系那么融洽,课下我随机采访了五个学生,难得
  的是学生们异口同声都喜欢B老师。
  S1:A老师上课轻松幽默。
  S2:A老师理解我们。
  S3:上A老师的课课堂气氛好。她有方法调动我们的学习。
  S4:A老师经常带我们玩。当然玩是有条件的。是有偿玩。但我们都喜欢。
  比如,她带我们打雪仗,观雪景,回来要写作文,我们喜欢写作文。
  S5:A老师很会指导我们写作文。我们把写作文当作休息。
  三、A老师专业发展的分析
  (一)A老师的自身情况分析
  1. A教师的优秀特质
  A老师的课堂语言很美,听课的老师都说A老师的“煽情”学不来,这是A老师的特色。与A老师接触的短短的日子,我给A老师总结为“宁静而有激情”。外表看来,A老师文文静静,透着一股大家之气。可课堂上,A老师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总有那么一些如珠玑般的话语从B老师嘴里说出,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随堂听了B老师几节课,每节课都是这样。没有做作,只有心与心的交流,B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这样,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语文老师就是应该这样做。执教《去年的树》,学生与好朋友牵手体会朋友的深情;执教《索溪峪的野》,老师的激情引导让学生在体会祖国美丽河山的同时也震撼于人的短视给自然造成的破坏。
  2. A教师的不足之处
  A教师在教学上有她独特的方式,她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这种方法不是适用任何题材的课文,在教学上方法有些单一,别的方式用的不多,很多听课教师说课堂气氛分为几种,一种是严谨型,这个比较适合在说明文的教学上使用,一种是探讨型,这种适合在议论文的教学上使用,还有一种是幽默型,适合在低年级故事课文中使用,而A老师的常用的方式是抒情型,这样一种方式频繁使用,孩子会觉得缺乏兴趣,可以尝试用用其他方式。
  (二)A老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
  1. 个人因素
  从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到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喜欢、家长信赖、
  学校领导信任的优秀教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A老师的专业发展来看,个人因素是影响其成长的主要因素。下面从她的教育教学信念、专业智慧、人格魅力三个方面作重点分析。
  (1)教育教学信念
  教师有无教学信念以及教学信念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工作和生命的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学校全部教育现象极其复杂的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通过对A教师的了解,我发现她对于教育教学,都有明确的认识与看法,她的教育教学信念贯穿在她们的日常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中。A老师说: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就如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回忆最近的这一年的工作,每一页画面都那样值得人去品味、去思索……我们都是平常人,但职责赋予我们一颗圣洁心。学生也是我的孩子,我想让我的孩子接受怎么样的教育,我就尽量给我的学生怎样的教育。”
  在教师成长和教师教育中,信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库姆斯在经过多年研究以后就曾指出,一位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备了作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信念结构。赵昌木老师在他的《教师成长论》中也指出,正确、合理的教育信念是教师顺利成长和完美教学生活的重要保证。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有无正确合理的教育教学信念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影响她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不可少的个人因素。
  (2)专业智慧
  知识是教师专业结构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非常必要。
  在与A老师的学生交谈时,她提到了老师知识丰富。A老师备课中的先吃透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整教材与超越教材的尝试是A老师专业智慧的表现。A老师把她所任教的班级变成了温馨家园,还经常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她把学生的进步看作来自心灵深处最美的音符,更是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组建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主,进行自我管理。
  “教师拥有一定的专业智慧,只能说明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具备了做一名教师的素质,但并不一定就是优秀的教师。但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充满专业智慧的。”
  (3)人格魅力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是区分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根本,也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A老师日常教学的考察和对她教育教学随笔、教师博客文章等文本的分析,我发现她深深的爱着她的学生;尊重她的学生;并且主动地去工作;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与生活;快乐生活。所有这些,都是她们人格魅力的体现。
  在问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什么喜欢他们的老师时,每个学生都肯定的一项就是老师喜欢他们,喜欢给他们上课,老师是打心眼里爱他们,他们能感受得到。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A老师是做到了。爱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A老师写给她的05级毕业生的话是对此最好的诠释。课堂上耐心地听学生讲叙自己不同的见解,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下课后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不拖堂,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不给学生有意无意地贴上“差生”的标签,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用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赏识学生的进步与成功,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体谅学生,尊重学生,定然会从学生身上收获更大的丰收和希望。尊重学生即为自尊,这样师生才会在一种平等自由地气氛中,在一种温馨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2.外部环境因素
  教育政策、学校管理、学校氛围、教师文化这都是影响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
  在感受A教师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同时,我时时感受到A教师的优秀同样也离不开二实验为她提供的成长环境。当我与A教师谈起丰满二实验,她的话语里总是隐约透着自豪。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充满希望的集体,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的成长铺设了一个安静的港湾。本文重点探讨学校环境对A教师成长的影响。
  (1)学校氛围
  a)办学宗旨:尊重为本,享受教育
  b)培养目标: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c)学校形象:人文、现代、科技、未来
  d)工作追求:让学生成功,让教师精彩
  e)工作信条:我工作、我美丽、我健康、我快乐
  f)成长目标:今天我为二实验骄傲,明天二实验为我自豪
  g)成长信念:我乐学、我会学、我努力、我成功
  h)校色:蓝色和黄色
  (2)学校管理
  集安市大路镇学校2008年初以来在学校管理方面的探索为优秀教师的发展创设了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学校从三个方面对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在不断的体验中实现教师思维方式与学校管理意志的逐步统一。第一,在良性竞争的历炼中,引导教师学会如何更好地完善自己并公正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学校开始全员竞聘上岗,使得竞聘过程本身成为对教师的深度培训,竞聘模式以文化的形式得以传承发展。第二,在校本制度体系建构中,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制度建设进而形成“尊规”的意识。第三,在不断的选择过程中,引导教师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职业精神。正是因为学校在管理方面大的改进,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师文化才得以形成。
  正是在这样的内外环境里,A教师如鱼得水,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在学校良好的氛围中,尽情地施展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新阶段。
  (三)A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通过阅读获得专业知识
  A教师是爱学习的人,阅读、钻研构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在她办公室我发现她的案头除了教学用书以外还有许多她们自己的“特色书”。A老师喜爱文学,在她的办公桌上摆着《爱的教育》、《昆虫记》等名著,她还喜欢读各类小说,当今教育名家的教学随笔如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从批判走向建设》等也是她喜爱的书。A老师说,夜晚做完了家务,备完了课,跟女儿一起在灯下读书是她最大的快乐。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当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当然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只是有时候,教师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并不能解决问题。当教师凭借个人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需要获得他人的经验和智力支持。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往往保存在专家、书本或图像中。阅读是一种最便捷的学习途径,书籍陪伴着她走过了教学的困惑期,为她的成长提供了动力。
  2.通过反思提高专业素养
  通过与A老师的交往,我发现她不但爱学习,而且还都是会学习的人。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反思应当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A老师是勤奋的人,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教学日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用这种方式及时发现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督促自己进步。由随意到自觉,她记录下教学中遇到的教育困境,并思考解决的方法;她在教育随笔中记录下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并被学生点滴的进步鼓舞着;她更是记下自己在教学上的突破,灵动的思想之花在她勤勉的反思中绽放。
  3.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中
  这里的教育科研主要是指小学教师在学校中展开的教学探究活动,是教师关于教学生活意义的持续不断的体验感悟与发现过程。同教师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与当前仍居主流的学科规训化科研相比,A老师的小学阅读于作文训练方面的研究显得不够正规,不够系统。但正是这样的研究直接参与乃至最终促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教师做研究型老师,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A老师之所以能在近几年脱颖而出,与她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当中不无关系。
  4.专家指导培训
  在现代社会,小学教师的个人成长已不再完全依靠个人的摸索,一位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除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外,还需要有好的专家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专家指导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专家的讲座或观摩教学、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等方式使教师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导,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从而使教师学习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技巧。对教师而言,这往往是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身的。A教师常去省内外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作文研讨会,在交流中接受专家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5.成功体验促进自身成长
  (1)在各种大赛中展示自己
  在中小学校,一位老师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各种教学比赛中的表现是评价的主要依据。一般一位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都要接受各种大赛的锻炼。丰满二实验每学期在学校里都组织全校性的教学大赛。另外,还有一些选拔赛,选出优秀者参加区里或市里的教学比赛。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教学比赛中成长起来的,其中的佼佼者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这些比赛给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舞台,通过它展示自己较高的教学素质和专业水平是教师走向成功的一个路径。A老师从从事教学开始就不断的参加各种讲课大赛,不管是市里的,省里的,国家的,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2)论文、案例分析等作品的发表
  中小学老师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发表论文,但是每个学期必须至少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了教学经验的积累,老师们有感而发,精心写出的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在学校、区里获奖都是令老师们兴奋的事。尤其是在各种评选日益制度化的今天,要想评优秀或评职称都得需要一两篇获奖的论文。有没有这些方面的荣誉也是一名教师是否成功的标志。A老师写的论文在很多省级刊物上发表。
  结语
  “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布贝尔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每位教师都是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相遇独特的学生,才有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应该是独特的。即便如此,同一时期的教师成长还是有一些可以相互借鉴的共同之处。本论文考察了A教师的成长历程及她们专业成长的途径,并分析了影响她们成长的因素。她们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优秀教师,她们的成长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 【发布时间】2021/4/5 20:17:27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