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作者】 何英萍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程,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新教材中虽然有一些内容枯燥、复杂、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重视生活情境的运用,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实施角色扮演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教材的内容。本文通过对生活情境应用价值与原则的分析,探讨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 生活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更适宜的生活情境,初中德育教师要重视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水平。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生活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大部分学校得到了普及。在进行道德法治教育时,让学生积极思考和体验情境,塑造健康、高尚的价值观,培养现代的资产阶级意识,培养对教材的现实性,充分认识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所学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一、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概述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生活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创造了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生活情境”教学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生活现象,发展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学习道德、法律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生活情境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机会,记录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并根据道德、法治的内容进行思考。
  初中学生都是青春期学生,所以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更积极、更积极。把生活情境应用于初中德育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生活情境成为僵化、静态的理论神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景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加强学前教育,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有效运用情景教育实例,以降低教育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教材中进行生活实践,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生活经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生活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运用广泛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观察式教学中,应掌握引导生活内容的技巧,不要过多地介入相关内容,而应选择与课程紧密联系、信念坚定的生活事例。实施生活情境调查时,教师应坚持目的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三个基本原则,只有进一步稳定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情境的有效性。
  (一)目的性原则
  生活情景教学应遵循目的性原则,生活情景模式的实施应以道德、法治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生活情景,提高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的协调度,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所创设的生活情景的学习内容,加深认知知觉,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学习能力,使学习目标与生活情景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二)趣味性原则
  在生活情境教学中,要倡导趣味性原则,创设生活情境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趣味性元素的使用,在德育和法制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元素的使用。所以,教师应积极参与生活情境的创设,这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和反应基础上的,并尽量突出其趣味性和生活性,既便于学生理解和参与,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互动性原则
  教学中应提倡互动原则,在设计和实施生活情境时,要保证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增加更多的互动元素,鼓励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交流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达到增进互动的目的,是生活情境教育顺利实施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创设情境,使创设情境在交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其自然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教学环境过于盲目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会达到创设的目的,而且会使学生在德治和法治的教学中感觉不舒服,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举出一些例子,如:邮寄材料后,寄丢了,寄坏了,如何索赔等等,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课题还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自然的重要性,情境相关材料的选择可从多个角度进行,除以上几点外,学生还对影视、书籍等有一定的了解。
  (二)构建平等的交流氛围
  日常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课堂,要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师生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育中,要有一种平等的沟通氛围,这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与学生平等的沟通中,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与学生平等的沟通讨论,参与学生调查,引导学生感受活动教育的理念,及时了解学科教育的建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我们的梦想”时,也可以分享学生对中国未来的描述,共同展望祖国的美好未来。在介绍“待人以礼”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且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三)将生活情境与话题讨论相结合
  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初中德育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整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德育与法治知识的覆盖面。比如,在学习诚信管理过程中,引入“奶粉、疫苗召回”等经典案例,组织初中学生,分析发生的道德和法律问题,继续引导初中学生讨论当前的道德滑坡问题,尝试探讨个人道德品质、国家监管和社会氛围等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假设,他们就是这些案件的受害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合法维权呢?在德育和法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具体情境的界定,对相关话题进行探讨,既能巩固知识点,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积极进行角色扮演
  加强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的组织,从认识、体验、实践等方面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几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倾听胜过言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尝试,模拟情景,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比如,讲授法律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模拟法庭审判,学生扮演原告、被告和法官,提高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在活动中树立法律威信,情景模拟可以将原来枯燥乏味的内容转化为课本上的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有参与感,有娱乐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达到教学目的。
  结束语
  当前,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中产阶层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生活情境中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情境教学法,并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育,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利用生活情境,为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对传统德育与法治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教师在运用终身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应尽量不要用自己的权威去控制学生,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应开展适当的活动,建立实际的教学情境,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而且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的实践与思考,有效地解决学习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0,(18):98-99. 
  [2]王燕芝.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14.
  [3]梁剑平.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20,(3):11-12.
  [4]戴传文.浅析生活化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20,17(2):36.
  • 【发布时间】2021/4/5 20:54:57
  • 【点击频次】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