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三生”课堂下学生如何阅读

 

【作者】 宋翠敏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历年来,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老师们一致认为语文阅读内容多,不好指导,学生觉得语文阅读头绪杂,不好把握。师生们忙忙碌碌,做阅读题时却往往不能得高分,真可谓“事倍功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没有把握好,其次是学生的学法存在问题。    
  有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解过程中也大多注重灌输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更多时间是放在辨析错误答案上,却没有把最重要的学习阅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最终也未能形成自己去阅读分析、发现总结、解疑答题的能力。自然做阅读题就费力费时。    
  所以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有了具体有效的方法,才能实实在在减轻学生负担。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所感,总结出来共同探讨。    
  一、资料类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找 
  阅读文章中经常涉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要让学生去找,教师的任务是要布置相应的要求,提供寻找资料的信息、渠道,并作必要的检查。 
  有些资料可能学生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不少教师的做法是投影相关资料,让学生过一遍。我总感觉这种效果不太好。我总认为不如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象投影一样过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会更好些。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永久掌握。 
  二、基本的知识技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阅读教学中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处理。如字词的注音、认读、记忆,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参考资料也大多能完成。教师在此时要做的是明确要求学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告诉他们怎样去做,并注意时间的限定;之后必须有检查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方法,以便查漏补缺,完成教学目标。
  三、朗读中加强指导,让学生有样可循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完成好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不仅仅是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几遍而已。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是认真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具体朗读。在学生展示朗读的过程中除对他们的音准、节奏、停顿、语气舒缓等进行优劣评价外,更要指导其中朗读不恰当、不合作者意图的地方,并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读效果才更好。 
  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教学中的较高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读出个性化的情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朗读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整体感知文章,尊重学生个人认知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行为、思维都套上了枷锁,丧失其独立精神的创新,这无异于扼杀生命。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应该通过课堂而“得法”,这个“法”即学生阅读方法的架构。不同文章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感知:看议论文读出什么?看记叙文有何感受?读小说要悟出什么?读诗歌品味到什么?以有限的课堂,给学生一个自学语文的天地,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语文课实用价值所在!
  其实初中学生针对不同文体,已经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搜集的资料和个人体验,表述自己的看法了,虽然要经过一番思索,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知道如何去分析了。我们教师此时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意识,调动了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体阅读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分析理解文意,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
  分析理解文意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读了文章后就不知道该怎样做了。因此,教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文体特点向学生提问题: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作者的立意是什么?文章表达一个什么中心?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特点是什么?给读者什么启发?之后重点告诉学生分析这些内容应如何入手,并引导学生按此问题去分析,去总结去归纳出答案。还要记住不可只说方法而不去训练,否则只能是空谈理论,学生阅读能力就难有提高。
  信息的提取是分析理解的重要一环,是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检测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积累、整理、借鉴提取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步骤,然后指导学生按此思考作答,逐步培养好的思考习惯。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有不少是以具体的问题来呈现的。如何准确、精练、到位、全面的回答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而且综合体现着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型,教会学生该怎样陈述问题的答案,不同类型问题的回答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关键词语是什么,怎样说才算表达完整。这些内容都要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逐步指导学生训练操作,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强调一点的是,不论教学生什么方法,一定要通过实践训练,让方法逐步形成为操作习惯,哪怕多几次专题训练,也要达到学生能自然操作的程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学生才不至于“眼高手低”。    
  六、朗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程。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是别人写好的文章我们去读;写作,是写好文章让别人来读。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教材中课文这一范例,可以找到很好的写作范本和素材。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进阅读。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力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突破。
  当然,阅读教学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以上内容也只是我的一些体会,愿大家共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技巧势在必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跟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 【发布时间】2021/5/8 9:22:55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