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作者】 冯 姝

【机构】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表现欲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小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尤为明显。当小学生的这个心理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促其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表现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现观,激活表现欲望
  小学生受错误表现观的牵引,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欲受到抑制,表现变得格外慎重起来成为一种潜意识。因此,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唤醒学生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表现观。使学生明确,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切莫错失课堂参与的良好机会。
  2.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我在教学钓这个生字,把“钓”写成“钩”,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执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3.设置有利于学生表现的情境,提供表现的机会
  小学生的表现心理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其中介是表现机会。这种表现机会首先要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保证,并在情景上创造条件。如果教师一味大讲特讲,那么学生就没有机会表现;有时班上极少数爱举手的同学老是强着发言,把机会都占了,那么他人就没有机会了,因而机会还包括份额的合理分配。教师要保护欲望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较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低或表现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提高热情,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契机。无论是提问、朗读、复述、背诵、讨论、表演,都要恰到好处地适应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最大或较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价值。
  二、营造和谐氛围,促使学生能够表现
  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善于自我表现。
  1、让良性自我表现伴随学生成长
  良性的自我表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其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改善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课堂自我表现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表现经验,这种经验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为其今后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的着眼点在于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造参与机会,让其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感,刺激再参与欲望。
  2、让不良的自我表现转化为学生成长的润滑剂
  自我表现的落脚点是展示自己的优势,而对于学生来讲,每个孩子都热衷于表现自己,但他们潜意识里对是与非是没有严格界定的。那些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变得自大的表现就是不良的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能不同程度地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一节课四十分钟时间内,如果教师总是只提问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中等生和学困生扔在一边,日久之后中等生与学困生会因怯于回答,怕回答问题,渐渐地不表现自我了,性格变得越来越孤立了。因此,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有足够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中等生和学困生就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好好把握引导。当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偏差时,既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要准确的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又要点出其中的不足,给中等生和学困生有展示的机会。
  三、打破教学陈规,激发学生愿意表现
  如果说,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是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就应艺术性地设计教学方案,突破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
  1.立足学生的“学”,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过多的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设计,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参与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安排好学生的各种参与活动,包括听、读、说、问、思、写等活动。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自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并把学生的其它练习活动有层次地融入到学生读的过程之中。
  2.注重提问价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形成结论,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常用方法。这里关键是问题的设计。一是要有启发性。人的积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而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条件。二是要有社努深入性。对于深入性的阐述: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参与,更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解决一般的问题,而且能够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多种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境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便能反映出我们教师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主人的问题,也能反映出我们教师是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因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应当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善于运用丰富的语言、和蔼的表情、亲善的态度、灵活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会百花争艳的春天。
  • 【发布时间】2021/5/8 15:42:18
  • 【点击频次】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