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研究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作者】 禤丽萍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山镇寄宿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让老师和家长们头痛,同时也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伤害,危害性极大。无论是对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校园欺凌和校园的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都是重要的因素,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好好研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为广大寄宿制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寄宿制学生;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校园欺凌是指一种发生在校园中,由于欺凌角色间存在力量关系不均衡,所引发的弱小者长期、持续遭受恶意欺负和欺凌。(包括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强索欺凌、地位欺凌、应激性欺凌、性欺凌、网络欺凌等)的行为。校园暴力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对学生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侵害的行为。下面我从多方面研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攻击性太强。我在寄宿制小学从教七年中,我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个体攻击性太强。当学生受到挫折时,容易在情绪上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同学,特别是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攻击的行为。据1996-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的发展和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2019年,我也教过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王某某学生。他平时爱出风头,也经常使唤同学。经常叫同学帮他打饭、提水、买零食,甚至还要人家帮他洗衣服,如果不帮他做事,他就会威胁甚至殴打同学。
  2.法律意识薄弱。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他们没意识到自己欺负、殴打同学是违法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也不懂得自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如2014年2月,兰州市某学校操场上发生一起因口角争执后而相互殴打的事,丁某同学用脚踢打张某同学腹部,导致张某同学重伤二级。法院以被告人丁某同学犯故意伤害罪,判处了有期徒刑1年6个月。这就是因为这几位同学法律观念比较淡薄、自控能力差而造成的。
  3.道德观念淡薄。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不明辨是非。很多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脾气很不好。人的脾气好坏与人的性格有关,而人的性格又和人的德行有关。人的德行是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去修养的,是装不出来的。脾气暴躁的学生,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比较冲动,缺乏自控能力。这样不仅给别人的印象不好,也会让自己的脾气越来月暴躁,一言不合就想打人。这样,无论是对自己,同学,还是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危害。
  4.情绪不稳定。十二、三岁的学生,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情感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情绪易于激动,性格很急躁,经常感情用事。在受环境刺激时,容易因冲动而使用暴力手段。王某和周某是同班同学,平时无论是课间、放学还是周末,经常在一起玩耍。有一天,周某同学开玩笑说王某同学太胖了,像家里的那头猪。可是没想到王某同学听了很不高兴,直接就踹一脚周某同学。最后两人竟打起来了。这两位同学经常玩到一块,可是谁能想到那么友好的两位同学,会因为一句玩笑话而打起来呢。这也反映了他们缺少处理矛盾的经验。
  5.讲哥们义气。青少年比较单纯,喜欢交往,注重友情,感情真挚。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把江湖义气当成交朋友的条件,从而使自己误入歧途。在校园中,我们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看到自己所谓的哥们与其他同学打架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去帮哥们打架,而不是阻止打架。
  6.家长不在身边。由于学生周一到周五是在学校住,平时就很调皮或者霸道的学生,在没有家长的监督下,变得更放肆了。他们认为住在学校,家长就管不着了。
  二、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等表现不闻不问,不积极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有一些经常在校违反纪律的学生父母,常常以拒绝到校配合处理方式,使问题进一步恶化。有些父母即使是到校了,也是无理取闹,包庇自己孩子的缺点,这无疑助长了学生的气焰,加剧了暴力的产生。2019年就遇到过样的情况,一个经常闯祸的学生,有一天他打了同学就跳围栏出去,不小心摔伤了。他的家长来了学校,不是教育自己的儿子,反而是骂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没有教育好他的孩子。
  2.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对。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十分严厉。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事甚至只是听说孩子犯了错误,都不问原因,就先打孩子。喜欢用暴力惩罚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沾染了暴习,遇到与同学有矛盾就想用暴力来解决。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很溺爱自己的孩子,有着过分的保护欲望,对其百依百顺,袒护放纵。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比较放纵,或者想管也管不了的,这种态度很容易使子女变得自暴自弃,形成攻击型的人格。还有一些家庭,夫妻感情不好,经常在子女面前吵架,甚至打架。父母本身有暴力犯罪行为劣迹的,子女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几率更大。
  3.家庭经济的影响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和嘲笑,长期的自卑和受欺造就他们叛逆的性格,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各种暴力的行为。比如,其可能会逼同学请他吃饭、吃零食等,或者给钱等,如果同学不满足要求,就会暴打同学。
  4.不完整的家庭影响。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残疾等情况的家庭,学生往往比较自卑,同时也是经常被同学嘲笑、欺负等。为了不被同学嘲笑、欺负等,其可能会使用暴力处理。
  三、学校原因
  1.得不到尊重。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差,可能老师会点名批评,同学会嘲笑。长期下去,学生变得更消极,也很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因此,他们会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2.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校园暴力相当于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无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标准。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追求子女好成绩,却忽略道德教育。成绩较差者,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肯定,有的差生自暴自弃,在盲从和厌恶中产生逆反心理,对优等生、对教师怀有强烈的敌意。因此容易产生负效应,给我们的校园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学校的教育方式。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采用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来代替心理健康的教育。采用打骂、惩罚、以暴制暴等方式处理,这些方式都会在心理上形成学生的暴力倾向。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对犯错的学生常常用惩罚的方式处理。而且还是当着全校的师生处罚。纵使学生犯了错,可是学生也要面子。当众处罚学生,只会让学生更仇恨老师,也会让学生更加的放肆,这样就适得其反。
  4.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漏洞。有的教师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完整,而忽略了人际关系处理的学习。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
  四、社会因素
  1.社会风气。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较重,伦理道德被轻视。社会生活经常出现以欺凌、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就会去模仿。
  2.大众媒体的影响。很多媒体,为了迎合观众与读者追求感官刺激的口味以赚取商业利润,许多媒体频繁地报道暴力、色情等新闻。过度或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节,则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更易激发其欲望,导致校园暴行的产生。他们误以为攻击行为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有效手段。当今社会上流传的“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亚文化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
  3.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也是将学生引上暴力犯罪歧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各小学、中学、大学附近,随处可见网吧、电子游戏机室、黄色录像厅等。很多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尝试,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他们会拿自己的生活费去玩,没有钱了可能会勒索同学的甚至抢劫。整天逃学上网,精神颓废,对教师、家长的教育粗暴反击。由此可见,校园周边环境如果得不到整顿,必然成为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
  五、被欺负的同学
  1.被人嫉妒。有的学生因成绩优良、家境富裕、面貌较好等,而遭人嫉妒加害。
  前几年就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有一位女生李某某长得很漂亮,也喜欢人家赞她美丽。后来他们班转来一位女生,也非常漂亮,家庭富裕,人也善良,班上同学都喜欢她。李某某同学就不乐意,十分嫉妒新转来的同学,还经常欺负她。
  2.骄傲自大。有的同学可能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家境好、长得漂亮等而变得傲慢看不起别人、说话及行为夸大,很容易与同学产生纠纷冲突。 
  3.自卑孤僻。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弱小、笨拙、对自己长相不满意、家庭贫困等原因而感到自卑,经常被同学欺负。有的同学喜欢独来独往,这样也是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4.胆怯怕事。有的同学比较胆怯,被同学欺负甚至殴打,不敢根老师、家长说,忍气吞声。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知道了产生的原因后,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措施去预防。
  参考文献:
  [1]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2]姚建龙,《校园暴力控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0.1。
  [3]郑日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武汉大学出版,2010.5。
  [4]李颀,《学校安全教育》,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
  • 【发布时间】2021/5/8 15:50:47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