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作者】 李健东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省水弄特少数民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优化阅读课堂,增加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及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优化,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快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主要问题;有效策略;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形成良好的关系,保证每个方面都能够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下就是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认知,轻情感
  语文的诸多能力不是靠直接的讲授与机械的训练获得,而是在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地积累。但有些老师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缺少对阅读兴趣的培养,缺乏对阅读态度的引导和阅读方法的点拨。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力减弱了,思维僵化了,对阅读存在恐惧感。
  2.重分析,轻感悟
  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本应该是学生个性化、情感化、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演绎成教师对阅读内容的纯理性分析,以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感受体验、读书感悟,这样,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特理解,而且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厌倦心理,久而久之,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3.重讲授,轻自主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而不是当作教学的“主体”。只突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不敢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看明白的,不放心让学生看;学生能够自己讲清楚的,不放心让学生讲。教师以自己预设好的结论,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没有一点自主的空间,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4.重手段,轻方法 
  随着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部分语文老师只关注对阅读教学方式的改进,认为只有灵活、创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才可以激发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未达到语文老师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有一部分语文老师通过在网络上搜集和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影片、图片等,这不仅没有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淡化小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力,降低了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质量。
  5.重课内,轻课外
  大部分教师着眼于课内的阅读教学,特别是精读课的教学,而放松甚至放弃略读课的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引导和点拨。在方法上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精读,不太注重略读和浏览的训练;教学常常局限于课本,阅读途径比较单一,割裂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
  二、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简化教学环节
  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面面俱到的分析课文内容,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教学结构由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材提供只是教与学的内容,可学生为什么要学?怎样学?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师生对话,解决上述矛盾,通过对语言的训练,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过程。
  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反复归真,简单实用。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无论什么课程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把阅读当成自己的兴趣,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首先,教师要做出表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有很长的时间共处在一起,这会让教师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的,教师如果经常阅读,视阅读为自己的喜好,学生也会在与教师交流共处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熏陶,渐渐培养自身对于阅读的兴趣。其次,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阅读也是,在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每周的语文课程中,选出一节设为阅读课,让学生能够有统一的独立时间进行自由的阅读,同时,在阅读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经验,这样,学生就会被他人所阅读的书籍内容所吸引,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前向同学们展示阅读成果,在学生展示完毕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小学生心思单纯,一点点的鼓励和肯定就能够激发学生很多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精读法(重点句阅读法)。朱熹认为,读书不仅要熟读,还要熟读成诵,不仅要思考,还要发散思维。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阅读足够的遍数,才能理解文章。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精读法,它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思考。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情节生动的段落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时,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并且让小学生背诵一些句子、段落和文章。一般来讲,一篇课文总有提纲引领的重点句、中心句。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找准了切入点,紧紧围绕重点句展开教学,就能更好的引领学生走向文字所描绘的精神世界。
  2.比较阅读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相互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强,武松武艺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问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再如《小音乐家杨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不同,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受益不少。
  3.求解阅读法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还懂得了在对抗性竞争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作用的道理。
  4.质疑阅读法
  质疑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以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经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之斗争,三个故事的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在质疑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究“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专心思考习惯和自主阅读习惯,将会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课堂上,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前为学生指出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预习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预习的阅读习惯。其次,开展读书活动。为激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定期组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可以举办综合性读书知识竞赛活动,还可以展示各人的读书笔记,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从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组织阅读好的学生发言,谈收获体会,互相启发。最后,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学生还要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使阅读达到较大的效果。
  三、结语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 【发布时间】2021/5/8 15:55:19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