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作者】 闫顺玲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吕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的学习过程、方法相比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且有很大程度增长。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认知差异采取不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掌握及应用意识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而对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时应该选择合适有效地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并使每个孩子们在课堂中得到良好的成长与进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教育;小学数学;认知差异

  遵循学生认知差异来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利于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点和概念理解、记忆能力以及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发展。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关注每个孩子全面和谐成长是素质教育所追求得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访谈等方法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认知差异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生认知特点;其次针对小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提出教学建议。
  一、 小学生认知特点
  (一) 小学生的观察力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差。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观察目的差的特点。他们在观测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他们常常把观察对象置于外部新奇事物的干扰之下;同时,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下,受生理和心理条件所限制,在观察时目的性差的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1]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的特点会逐步改善,观察的目的性会不断提高。观察缺乏准确性。受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观察往往不能抓住重点,更多的是被观察事物的大体所吸引,从而忽略对细节部分的观察。观察缺乏顺序性。往往容易被事物突出部分所吸引,没有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以感性经验为主,只抓住突出和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没有抓住观察物的本质,观察停留于表面。
  (二) 小学生的记忆力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是指一种自发的、片面的记忆方式,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和要求,没有任何记忆的努力,没有任何记忆的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数学中的加减法学习,学生们通常是借助小木棍或这手指直接数数,而不是能直接记住“几家几等于几”。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三、四年级开始,意识记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逐渐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控制,选择适当的方法记忆一些有价值的记忆。如乘数法的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记忆乘除口诀表,从而解答问题。到了高年级,有意识记忆趋于成熟,可以自己掌握需要记忆的事物,如面对高年级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教育中,要特别注意低、中年级有意识记忆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及时对小学生做正确的引导。
  (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自己身临其境的东西往往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低年级学生缺乏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他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总是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因此在小学学习认知过程中,小学生经常借助直观的事物,把认知过程与直观事物放在一起,比如借助图形教具,理解什么事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低年级小学生还具有有效思维时间短的特点,小学生往往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进行长时间的有效思考。还具有思维浅显,不深入以及不够灵活的特点。由于缺乏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小学生的思考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看到问题的本质,同时也缺乏根据客观条件的改变而转换思维方式的能力。不过,以上思维特点,会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而不断改善,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建议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极其重要。学生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这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提供发现问题的示范,在上课时要提出高水准的问题,为学生模范提供榜样,一步步引导小学生准确、快速的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们会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升。[2]受认知差异的影响,刚开始有的学生们发现的问题可能不够精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准确地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同学改正;同时对于认知能力较强,能够精准发现问题的同学,也要采取适当的表扬,以激励各种认知程度不一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 注重小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由于认知的差异,不同学生观察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能很好的抓住观察的要求、目的,而有的学生却不能精准把握。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要正确教导,通过利用课本图画或者贴近教学的小故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精准抓住观察的目的。如观察问答题时,可以举真实的例子,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同时还要强调观察的顺序性,从一开始让认知程度不一的学生们意识到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养成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例如数图形,要让学生先观察整体的图形形状,再到局部找出相同的图形个数。慢慢的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再面对数学问题的观察也会越来越熟练,各个认知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观察确定问题的本质从而进行解答。
  (三) 注重小学生记忆力培养
  数学学习中是有很多口诀和公式的,要求学生必须记住。受思维能力限制,低年级的学生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学习内容。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布置背诵和默写作业,帮助学生们训练记忆力,而且低年级内容相对简单,因此在低年级,死记硬背是锻炼学生记忆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量以及难度也在增加,这时,仅仅靠死记硬背,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在中高年级开始,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记忆方法,通过理解帮助记忆,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记忆能力。
  (四)注重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而我们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受客观规律影响的,认知只存在差异的,不可能所有学生就能具有很好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我们的教师的帮助,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应用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如在课堂上,要多多提问,带动学生思考,不断锻炼其思维能力;在课后,也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如统计生活中的物价,画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标准答案”的误区,要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是我们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客观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我们学生打好基础,助力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施胜.浅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07-107.
  [2]李华明.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J].南北桥,2017:71-71.
  • 【发布时间】2021/5/8 16:06:43
  • 【点击频次】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