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作者】 汤川东

【机构】 四川省越西县普雄镇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阶段。学会怎样阅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们受益终生。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培养阅读兴趣,创造阅读环境,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三个方面来简要阐述。
  【关键词】 浅谈;阅读习惯;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习惯则是孩子一生学习极为重要的习惯之一。吕淑湘先生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培养阅读兴趣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会怎样去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受益匪浅。从小学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水平,从而更好地开阔思维,带着自己的意识认识世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学习阅读的动力。爱上阅读是给一个孩子最好的礼物,教师应该帮助孩子精心挑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在给孩子推荐书的时候,一定要是孩子喜欢的书,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选择书籍,并不是有用的就是适合的,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对于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至关重要。
  从语文课堂入手,借助讲故事诱读是阅读养成很好最直接的手段。记得有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交流时讲过这么一个事例。二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别问这是为什么》。上课伊始,他没有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先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在课堂上声情并茂读出来。把学生们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了解主人公悲惨遭遇,进而理解了课文内容。课下,学生们纷纷带着对小女孩命运深切的焦虑,主动借《安徒生童话集》来读一读,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学生们想读课外书了。渐渐地,他发现再到图书馆借书,多数学生都在借阅《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寓言故事》等。提起“白雪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个个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想说一说。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在教学《三味书屋》时,他找来一幅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散文集》走进教室,为学生们饶有趣味地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这不仅为学习《三味书屋》打好了基础,而且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印下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身影。第二天就有很多孩子拿来了许多鲁迅的书。在教学老舍的《猫》时,我也找来厚厚的《老舍全集》,摆在讲桌上,给孩子们讲起老舍平易近人的文风,又读了《阳光》中有趣的一段。下课了,学生们都到讲台上来翻书……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们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有些家长迫切地希望孩子们读一些所谓“有用”的,有教育意义的书,能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带有图案和色彩,刻有动物的书籍远远比枯燥的纯文字有意思,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时间段孩子读的书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格林童话》、《稻草人》、《游戏中的科学》这几本书适合小学三年级孩子们看,远远比成年人眼中的中国名著、世界名著吸引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边玩边读的游戏方法。孩子特有的童真使得他们的天性对游戏就万分感兴趣。
  教师也要热爱阅读,陪伴学生看图书中的故事,去诱导孩子们阅读学习,先看图片漫画后读书中文字,循序渐进。让孩子成为故事中的一员,让他们去扮演他们喜欢的角色,去讲述他看的故事,参与到故事中去。在参与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思索,从而能够沉浸于其中,这样就能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对于敢大胆上台讲故事的学生,及时鼓励,送给他们小礼物和真诚的赞赏。让同学们觉得,阅读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不应按自己的喜好去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否则,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不喜,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创造阅读环境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时刻地补充自己,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孩子们都习惯性地去模仿老师,让孩子看到教师阅读,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孩子具有强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如果学生看到教师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他也会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去学习阅读,老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所培养的学生,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上课进行交流时,老师身上所散发的读书的馨香会影响班级的学生,使得学生们可以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然而,家庭阅读环境的造就也是很关键的因素。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年幼阶段,父母若能常常陪伴孩子们一起,自幼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以后,父母也能坚持同孩子一起阅读,便也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最常用的图书公共资源是图书馆。教师或家长要经常带学生去学校图书馆中感受书香,在图书馆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他们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图书馆中有一种莫名的磁场,学生们经常在磁场中间行走站立,就会在“磁场”中获得反应,图书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在这里,不用教,他们会自觉阅读,这样的读书氛围可以带给学生们乐趣,从而对书产生兴趣。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应该在教室里建立一个非常接近同学们的图书角,让孩子生活在书的海洋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书。让同学们为班级图书角命名,想一个温馨的标语,并提出阅读口号。图书角的建立解决了同学们借书不方便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全班同学捐赠自己喜欢的图书,每个人设计一个借书证,规范地使用图书角,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可以看更多的课外书,营造更良好的读书氛围。
  其次,书店也是孩子读书很好的选择。
  三、安排阅读时间
  小学生的年龄小,还不能掌握合理的阅读时间,所以有时候可能会存在着浪费时间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和父母就应该适当地去约束一下学生,老师安排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中午饭后这一段时间为阅读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固定时间内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
  孩子的阅读过程都是好动的。家长们认为他们这样看不进去内容,实际上这就是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他们喜欢一边动一边读书,一会看看这里,一会看看那里。只要学生们可以克服心不在焉、囫囵吞枣这些不良现象,学会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样教师们不必过多的去管他们。教师们每周可为学生们多安排几次课外的阅读时间。同时开展阅读活动,教师们应该利用活动课时间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上活动,读书就必然成为学生一种需要。
  四、总结
  小学阶段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也是阅读基础养成习惯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但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们应该加强自身的教育,对学生用心地、耐心地进行尝试,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那么小学生受益终生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
  参考文献:
  [1]王旭.小学生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95-97
  [2]嵇晶晶.培养良好习惯,发展阅读能力[J].文理导航,2019(12):56-58
  [3]李海燕.论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0):187
  • 【发布时间】2021/6/16 9:01:35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