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初探

 

【作者】 宋 璟

【机构】 陕西省洋县贯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教师对其投入的精力也最多。如何以最小的教学成本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阅读教学的最佳境界是“少教多学”,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阅读教学;少教多学;策略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世纪的人才”一直是语文教学科研的中心议题,而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是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入手,就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如何落实到阅读教学中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一、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
  1、还学生以研读思考权。课本首先不应是教本,而应是读本。“少教多学”的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许多旨在自我愉悦、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只有把文本研读和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建构。
  2、还学生以提问探究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少教多学”的课堂应该是“有问”“善问”“会问”的课堂,也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问”的课堂。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把提问探究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才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3、还学生以体验评价权。“少教多学”的课堂应该是特别注重学生体验的课堂。只有把感受体验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同时给学生以一定的评价权,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从而为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由知识的传授转为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少教多学”的新课堂则不是这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知识是教不尽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少教多学”的新课堂其教学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课堂教学要达到“少教多学”的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少教”。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而且学生要在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实现“多学”。
  3、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少教多学”的理念倡导不仅鼓励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更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质疑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种能够质疑、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的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够针对自主行动、个体发展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动机、目标和结果进行反思的能力,恰恰是学生“多学”和终生发展所需要的动力。
  三、教学关系由“以教代学,以教抑学”转为“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传统教学模式如同“按着鸡脖子喂米”。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师的“教”完全控制了学生的“学”。“少教多学”的新型课堂则完全不是这样,它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其具体表现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的起点到终点的顺序不是从教师到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项的,它引发的是学生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方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主人,学习也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构建和批判创新的活动,也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沟通、积极对话、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过程。
  2、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少教多学”以生为本,但并不是不要教,而是要以“教”导“学”。这种“教”不是“灌”而是引导,这种“教与导”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注意教什么。要实现教的少学的多,教师在教什么上必须下功夫。教师教要教重点难点,要教规律方法,要教易错易混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不教,对于通过自己学习能掌握的不教,对于不能举一反三、启发深思的不教。总之,教师的“教”是针对性地教,启发性地教,创造性地教。
  二是注意“怎么导”。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提问或是精讲都要富有启发性、挑战性,要加强学法指导。既要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逐步领会,进而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又要善于引导,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把热爱学习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既要精心指导,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学生合作探究深入思考,又要耐心疏导,对学生思路混乱不畅,教师要耐心疏导,使学生能拨乱反正,理顺思路把握规律。
  “少教多学”是新课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想的体现,是新型的教学方式。古希腊哲人德莫克利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就是点燃火把,焐热思维,让“少教”的种子催生出累累的“多学”的果实,阅读的高效只有坚持“少教多学”,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殿堂,让语文焕发出无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王海平.新加坡倡导“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J].世界之窗,2010.9 
  [3]陈曦.“少教多学”-新加坡教育改革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8
  • 【发布时间】2021/6/16 9:01:59
  • 【点击频次】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