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参加数学“磨课”的几点体会

 

【作者】 吴 丽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团结镇苇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08年,我有幸参加六学年数学教研组的六年级整理和复习课《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磨课”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精心设计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这节课,是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图形与几何有关内容的全面整理和复习,课前需要对一到六年级的所有关于本节复习课教学内容的进行梳理和回顾,找到重点难点,删繁就简,设计复习内容。一节课的容量有限,不能够一概的去灌水式复习讲解。我们学年组共有六位数学教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的集体备课,备课的内容就是讨论:怎忙选取最有效的又不冗长的内容,使得复习旧知的时间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安排得当,充分发挥整理复习课的特点和优势,让每一名学生都在这节课解决掉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的小学阶段关于“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融会贯通。这次集体备课结束后,组长要求我们不管做不做展示,都要根据讨论的结果,备一节课在班级内部试讲。虽然学校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但真正付诸于实践,和自己的设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试讲过后,我经过回顾和反思,把所有遇到的困惑整理出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整节课开始部分,到底需不需要老师的问题引领?如果需要,老师的领、帮、扶、放,这个节奏如何把握?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探究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教师在这个学生主动探究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要发挥怎样的作用?怎么才能做到教师讲得少、学生学得多?教师的那些语言属于无效的干扰?怎样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提炼有效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呢?等等。根据这些整理后的问题,我们六位数学老师碰了一次头,再一次进行磨课。我们把大家反思的问题集中起来,去掉重复的,价值不大的,把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再进行二次提炼,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最后落实到备课的每一个环节中。第二次备课我的感触是,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多种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行,课前要在集体备课中就已经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再通过研讨,甄别,最后选择本节课,注意是本节课,不是所有的数学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课内的,也要考虑课外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学习经验的积累,也非常重要,不能够忽视。
  二、备课时学会精益求精,上课时关注课堂生成
  在经过一周多的精心准备后,我的公开课《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终于到了全校展示的阶段,这是我们学年组的集体智慧结晶,每一句话、没一个问题我们都反复推敲,多余的废话全部去掉,哪怕是一个标点、停顿也都被我们去掉了。上课时,我们采取了学生课前设计思维导图,课上展示比较、补充、在解决困惑的教学方法。然后我惊喜地发现,当我们真正地去琢磨、去研究、去精心备课时,学生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样备出来的课,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进去,顺利完成了各个环节,还生成了许多有趣的发现。比如在复习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就把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了简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直接运用了比例的思想,对粮仓形状的组合问题,想出了简便算法。我鼓励他到前面去给学生讲解,他完成的非常好。其他孩子也纷纷表示,这种方法太简单了,不用列两次算式,还可以套入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解题过程更简洁,也更准确。这部分的教学,让我体会到了关注学生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正是数学课堂最有魅力的地方。
  三、做好课后回顾与反思,促进团队整体成长
  这节课过后,我们也没有就此放松自己,而是把整节课的视频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反复播放,大家再来研讨,这个地方处理是否妥当,和我们预设的有没有偏差?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效,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课题。经过再一次的研课磨课,我们把课堂上的二十几个问题,再次进行优中选优,最后只保留了十几个问题,每个环节一个大问题引领,其他的小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自己解决。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引领和调拨的人就可以了。虽然后来没有机会再次进行课堂展示,但我感觉经过我们数次磨课得来的成果,一定是非常有效的。随着展示课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在紧张之余,也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改和提炼精华的有趣过程。在磨课过程中,每一名参与的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备课学习,在和伙伴交流,相互之间吸取对方备课中的精华部分,但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而是结合自己的备课实际,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实课堂教学中。在第三次磨课中,参加研讨的老师先进行模拟上课,之后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剖析自己该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对重要问题作简要阐述,提出疑惑的问题请大家讨论,负责培训的教研员们也都虚心听取教师们的评议,对共性问题做出了的解释,大家珍惜在一起研讨的每一分钟,作好记录。整个团队就像一台机器,灵活的运转起来,每一个团队成员既能够做到各司其责,又能够团结协作。我们尊重每一位磨课教师的劳动成果,鼓励大胆而又个性的教学设计,求同存异,去粗存精。具体体现为虽然我们进行了数次的潜心研课磨课,但最后学年组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班的学生情况不一样,不能够千篇一律地用一样的教案上课,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让每个人都在研课磨课中得到成长,是我们组织这项活动的目的所在。
  在接下来的国培活动中,我们又参加了送课下乡、一师一优课、维微课制作、信息技术交流等各种活动,两年多的国培活动,我们成长了很多,但回想起来,还是第一次参加的研课磨课活动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是这次研课磨课活动,让我有幸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并且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够获得永恒的生命。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研究,不能够孤军奋战,唯有融入团队,才能够得到长久的进步,我们的教学研究历程,才能够博采众长,得到充足的养分。老师们参与互动,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感谢国培,让我成长得更快,我和我的同班们,得益于研课磨课,才能够在教育研究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 【发布时间】2021/6/16 9:02:57
  • 【点击频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