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指导

 

【作者】 张丽莉

【机构】 吉林省通化集安市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总是出现重读轻写的现象,这是不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个方面着手,才能使阅读和写作教学同步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写作;能力;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应该是同步进行的。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人文精神和复合型人才。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达到能力的提高:一是阅读能力;二是口语和书面表达——作文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不再是一件难事。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教师要抓住单元教学重点,使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对其语文素养和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和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然而在固有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教学却自成系统,缺乏互动性。“阅读和写作合则双美、离则双伤”,两者同步发展才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研读课内教材,挖掘写作技法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要求:“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能让学生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潜心钻研教材,有目的地利用课内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古人说:“文贵自得、学贵自悟”。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能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调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课文情感。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反复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方式;才能懂得怎样选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从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写作当中。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阅读课文中运用得好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等提取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学习到它们用得精妙之处。
  二、加强课外阅读,增加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资料,给学生补给一些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一方面可以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报纸、杂志,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一些社会现状和政策、法规;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字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因为课外阅读一般都为略读,不可能像课内文章一样精读,为了达到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坚持在阅读之时做笔记,或者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做相应的字、词语以及优美句子的摘抄,使之明确这些内容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变成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作文上升一个档次。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若阅读是根,那么写作就是叶子,根深才能叶茂。在进行这样的阅读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慢慢地积累一定的写作技法和写作素材,从而不至于在要求写作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三、促成有效阅读,勤于写作练习和讲评指导
  有效阅读只是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一部分,深入阅读课文内容和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是为写作打基础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勤写、勤练,使其将阅读中所学,运用到写作中,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和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技法和水平。
  对处于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首先要由简到繁、由浅人深,根据学生情况对其进行各项写作训练——低年级多侧重说话、写话;中年级强调有序的句子和段落的练习;高年级致力于有序、有物的篇章结构练习等等。在练习的同时,教师不要脱离了阅读教材,可以适时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悟到自己的优秀之处。其次,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写作练习时,要多鼓励、少批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当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阅读相关课文,让其模仿这些范文的布局谋篇和表现手法,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将有所提升。当学生写作的文章出现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情况时,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某些方面的表扬,让其有足够写作的兴趣,同时从用词、组句等方面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其写作逐渐走向“规范”的正轨。
  习作的讲评,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环节。这是一个普遍提高的好环节,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面对数十人的班级,你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批改作文,时间也不允许你去这样做,学生作文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写作的能力。讲评课上,教师要拿出一篇中等学生带有普遍性的作文予以讲评,经过实践,哪怕是多占用一节课的时间也值得。讲评的形式是:从字、词语、句子,再到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入手,层层理顺,为什么要这样改?讲清楚利弊,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情感、价值取向等。几次之后,学生自己也会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作文,不再会有“懵”的感觉。学生作文水平随之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另外,我们还要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平台。充分利用好校内的活动空间,创造条件,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平台,激发其作文兴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1.创办“文学”社团,发展队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以此推动和服务于语文教学。
  2.可创新校园文化,自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刊、手抄报等。及时发表学生的习作,激发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佳作,及时进行推荐发表,树立信心,增强荣誉感。
  3.编辑学期学生作文集。对差等生的作文,经修改有进步的也一定编辑到“作文集”里,让这些同学也有勇气去面对,给他们一个提高的空间,最终达到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有足够的整合能力,在摸索过程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求发展。最终达到实现语文素养的目的,让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水平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要提升学生读、写训练的有效性。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密切读写之间的联系,在培养学生阅读时,关注语言表达方式的积累;其次,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忘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经验的运用。只有以学生为本,大力实施有效的整体读写训练策略,均衡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真正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和提升。
  • 【发布时间】2021/6/16 9:03:08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