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任务驱动,有效指导小学生做数学小课题

 

【作者】 朱海萍

【机构】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倒酒问题》小课题指导课例

  【背景分析】
  在数学报上看到一道题目,有人给酒肆的老板娘出了个难题:此人明明知道店里只有两个舀酒的勺子,分别能舀7两和11两酒,却硬要老板娘卖给他2 两酒。聪明的老板娘毫不含糊,用这两个勺子在酒缸里舀酒,并倒来倒去,居然倒出了2 两酒.
  此题可称之谓“倒酒问题”,它是一类典型的运用丢番图方程进行解答的问题。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倒酒问题”的解决,学生会被两点所困扰,一是如何简明直观地呈现倒酒的各项操作过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剖析其中的过程并找出解题之法。笔者参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文化》五年级下册的“分饮料”一课,用任务驱动式指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一个个有趣且有价值的“任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搅动思维的涟漪,一个个思维高潮的迭起,把课题探究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之中,感受着数学小课题探究带来的乐趣与价值。
  【研究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实验观察,体会实验中,稍有一个动作错误,又从头再来的繁琐过程,促使学生探究的欲望。
  2. 会列表格,领悟观察分析法、猜测验证法、假设模型法、检验应用法、内化模型法、概括归纳法等科学方法在处理“倒酒问题”中的思维程序,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反复的列式计算、列表验证,探究“倒出目标量的酒最少需要几个动作”和给予的“两个不同容器量”的进与出的关系,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利用图表信息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树立尊重实验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任务驱动式指导过程设计】
  本课题对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解决问题,并没有去发现事物本质,深层理解核心问题,形成数学模型思想,更是丢失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价值。所以,本课题研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出发,我给学生以下探究模型,并利用真实有趣的问题进行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研究任务】
  1. 实践操作,提出问题。
  2. 独立完成例 1的探究及变式2、变式3。
  3.回顾反思,整体观察,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4.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谈谈自己的收获。
  【研究过程指导】



























































  指导体会:
  虽然之前对五年级的学生简单培训过怎样做数学小课题,但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无疑是件难事。在周同学确定研究的课题《倒酒问题》时,我曾放手让他先自己去设计方案,思考“怎么研究?几天后,周同学一脸茫然。怎么有效指导周同学完成数学小课题呢?于是,我采用任务驱动式指导他做数学小课题,颇有效果。所谓任务驱动式指导探究指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积极主动探索,完成探究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探究任务目标要明确,可操作性强。
  探究的任务由老师或学生与老师共同精心设计,每个任务都有一个新的知识点和认知冲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选择最佳方案。任务设计要有可操作性。学生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进行操作。另外,任务不能琐碎,否则会成为学生探究的“脚手架”,失去探究的实质意义。
  2.探究任务要具有开放性、思考性。
  所谓开放性和思考性,也就是指探究任务要充满挑战性,适度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阻力”。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中,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会深入思考、积极对话、勇敢创造、大胆质疑、主动反思,这些都是充满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
  3.探究任务要有适当、有梯度。
  任务的大小要适当,具体,各任务之间要互相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式指导探究的过程中,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少引导、少提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智慧,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把学生成功的或不成功的、创新与疑问都展示出来。在任务之后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思提升,反思之后的经验、结论就是新知识技能的储备。

  • 【发布时间】2021/6/16 9:06:45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