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马亚丽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六运湖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朗读皆作出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思考,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然而,农村中小学的朗读现状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农村中小学朗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都或多或少有朗读。然而,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朗读仅仅是形式上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没有通过自身的朗读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停顿是否得当、情感是否有所体现,教师皆未着重强调,也未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具体说来,发音方面,平翘舌之分、前后鼻音之分、二声和三声之分,尤其是句末的二声被拉长甚至变成了三声。实际上常常是问题多而强调少,因此发音也就不够标准。停顿方面,以诗歌为例,多数五言诗二三停顿、七言诗二二三或四三停顿,当然不同情况也有不同的停顿,然而在学生的朗读中,却时常是一句一顿,既非唱又非吟。情感方面更是重灾区,几乎很难从学生的朗读中体会到作者的语气和情感态度。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之水平关系至巨。……教师善读善作,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关于朗读的指导,说再多都不如一次有效的示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向师性较强,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会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模仿,通过长时间的言传身教,可以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朗读训练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中,“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等句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这条铺满了红枫叶的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通过自己的朗读去表达这种感情。
  2.巧用多种朗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从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读中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感情基调。在教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时,我会采用男女对读的方式指导朗读。男生和女生分别读前半句和后半句,在有节奏的朗读中,学生自然就能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大、小、多、少及量词头、只、群、只、个、颗、堆。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我会把青头和红头的对话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训练,把他们玩耍时的开心、被牛吃的恐惧、帮助朋友时的冷静,通过言语表达出来。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我会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快速找出文中所提到的姓,然后学生之间互相问、互相答,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选择重点语段进行情感训练
  叶老说,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在是学生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本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以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为例,课文刻画了普罗米修斯造福人类、不畏强权的品质,课文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语句“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更不会归还火种!‘”这个片段着重刻画了普罗米修斯造福人类、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这一片段的朗读教学重在“坚定”二字,如何读出坚定地语气,普罗米修斯如此坚定体现了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从反复的品读中去体会,从而理解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品质。
  4.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教育反馈的一种手段,积极向上的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评价的主体是多种的,教师应当创设民主的评价机制,可以是师评、生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这样能让学生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以提升。评价的对象也是多方面的,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正确、流利且清楚、是否读出某种语气和感情,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较多,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达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1/6/16 9:20:10
  • 【点击频次】350